第二百五十五章【一代女皇】(3/4)

这才是大自然平衡的法则。那些曾经跟着沾光的亲属也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失势开始走霉运了。

中宫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要立一个新皇后。

六天之后,十月十八日,由许敬宗牵头,文武百官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后,这是唐高宗盼望已久的事情了,他立即颁布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诏书: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出自新贵家庭,是国家的勋臣之后,而且有才也有德,所以才被选入后宫,人缘不错,深得众人喜欢。当年我做太子时,在床前日夜侍候父亲,父亲非常满意,高兴之余就把武则天赏赐给我了。这事儿就与汉朝的王政君如出一辙(王政君本是汉宣帝的宫女,后来,宣帝把她赏赐给太子。王政君生了一个儿子,等太子即皇位后,就被立为皇后了),现在我要让武则天做我的第一夫人。

在这里,唐高宗有意抬高武则天的门第,还把他们的结合说成是太宗的恩赐,无非是为武则天当皇后寻找一些理由罢了,以便堵住天下人的嘴。

其实,人们都不是傻子,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能蒙蔽得了谁呢?不管怎么说,有唐高宗的支持,武则天当定了这个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诏》颁布以后,太极宫和武氏宅院张灯结彩,唐高宗开始举行隆重的“纳后”仪式。

十一月一日,李治安排李勣送玺绶(皇后专用的印玺)给武则天,正式册立她为皇后。当天,李治还为武则天就举办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盛典。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历经18年的坎坷,武则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任皇后。她终于可以对天下人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这句话了,只是这个天子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唐太宗了。

经过18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期望中的回报,武则天心中有万分感慨。想想随父亲南北奔波的岁月,第一次入宫时母亲的眼泪,还有感业寺的孤单青灯,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依旧那么清晰可见。如今,戴上了凤冠,贵为国母,内心自然无比喜悦。

除了喜悦外,武则天内心还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没有失意官僚、寒门仕子的支持,单凭唐高宗的宠爱,自己很难当上皇后的。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洗礼后,武则天才登上了皇后宝座,她对此必将格外珍惜,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损害她既得的利益。

盛大的庆典遮掩不住宫廷斗争的残酷,颂扬之声还没有完全消失,新一轮的宫廷争斗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

打击一切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大唐帝国的新晋皇后,武则天也准备点他几把火,巩固自己得之不易的皇后地位,让众人都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做皇后当之无愧。

所以,武则天没有得意忘形,对后宫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太子忠和长孙无忌等对她造成的威胁采取了一贯的招牌动作——进攻。

先看武则天居住的后宫,后宫是皇帝的妃嫔所居住的宫室,唐代的后宫叫做掖庭宫,位于城内太极宫之西。

虽然武则天已经贵为皇后,但她是由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一步一步晋升的。如果其他妃嫔得宠的话,必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她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别的女人身上。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她采取措施控制后宫,防患于未然。谁可能对她产生不利影响,就收拾谁,后宫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鉴于武则天的淫威,后宫的妃嫔们都小心谨慎,生怕成为这位强势皇后的刀下之鬼。对于已经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武则天觉得她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所以,没急着打这两个已经失势的老情敌的主意。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改变了武则天的决定,也让这两个女人走上了不归路。

当上皇后的武则天非常敏感,她把唐高宗亲近的任何一个妃嫔都看成了自己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唐高宗踩了武则天的红线,亲近了另外的异性,这异性不是别人,正是被打入冷宫的王、萧二人。

都是皇上惹的祸,王、萧二人本以为能重见天日,没想到却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王、萧被废后不久,生性仁弱的唐高宗突然感到良心不安:这几年,只顾忙着帮助武则天当皇后了,冤枉了王、萧二人,这对她们太不公平了。毕竟夫妻一场,如此冷漠和绝情有些忘恩负义,应该去看看她们。

一天,武则天回家省亲,内心无比愧疚的唐高宗就乘机去看被囚禁在别院的王、萧二人。

在别院的一间阴暗、潮湿、密闭的囚室里。时值严冬,石室四壁,满缀冰凌。王、萧二人生不如死地苟活着。囚室门旁只露碗口大的一个小孔,供奴婢往里送饭之用。

想想王皇后和萧淑妃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