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4/5)

的监狱。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看他的司法。”李世民强调,法制的初衷不是防范和压制人民,而是除暴安良和对于官员营私舞弊者的打击。他任用最为公正清廉的大臣戴胄为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先后多次冒犯李世民的威严。纠正他在处理司法案件时的感情用事,李世民都最终接受。所以当时。天下没有冤狱,或者说冤狱很少。戴胄公正如包拯。但比包拯位高权重,所以他对贞观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司法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开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百姓心中就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这一时期的犯罪率才会急剧下降,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即使不得不征发徭役时都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他还崇尚节俭,曾经下令免去各地进贡奇珍异宝的义务。这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防止了地方官借机敲诈,从而使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唐初关中连年灾荒,李世民多次开仓赈济灾民,还准许老百姓去别的州县讨饭吃。而在小农经济的时代,政府一般是不允许农民自由迁徙的。否则你跑了,政府找谁征税、征兵去?李世民一改杨广父子的抠门做法,用的粮食里就有隋朝遗留的。他还拿出自己府库里的金银和布匹,帮助灾民赎回自己的儿女,使灾民得以平安度过荒年,而没有发生“恶性**”。终于使唐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并逐步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个人文化素质很高,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化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人士大夫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在长安设国子监,聘请知名的儒家学者出任学官进行管理和授课。还鼓励周边各民族、各国(新罗、日本等)首领把子弟送来留学,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国子监的学生多的时候达到上万人,极为壮观。他设立弘文馆,征集图书2万多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卓有成效。李世民是古代帝王中,重视教育的典型代表。“物阜民丰。斯文鼎盛”的大唐,不是单纯物质、国富兵强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和积淀。

其四,民族关系:

李世民时代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联姻吐蕃。加上他能维护外族风俗,并建立都护府制度,“天可汗”李世民已然成为当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最高象征。

其五,对外关系:

李世民时代,对外交通及贸易得以加强。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唐朝声威远播。万邦来朝,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ding峰。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强大,越敢开放;越是开放,就越强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汉、唐、元等时期,正是以这样的政策和气度,成就了数百年的辉煌。

而后的明清以海禁和闭关锁国自我束缚,逐渐走向没落。唐朝就是空前开放的朝代,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其地位比今天的美国纽约要高。

李世民对外国人入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中国人出境管理较严,因为实在没什么必要出国。他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更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大唐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享有“国民待遇”。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通婚定居、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做了部级高官。

所以,那时的大唐。是世界各国使者、商人、学生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大唐,来这里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很多人就不愿意再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据记载,当时就有70多个国家的使者,长期在华居住。

生为唐人是一种自豪!君不见:《西游记》里,唐僧只要一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别人马上都会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待如上宾?所以,这句话内涵极其丰富,经常会收到奇效。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一颗虔诚的礼佛之心,一个“贞观之治”下上国的雄厚国力和文化底蕴都成了他的支撑。唐僧走到哪儿都说,快成他的一句口头禅了和一张通行证了!

下面是一则,关于“贞观之治”引用率最高的一则史料:

唐朝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年间)“官员大多清廉谨慎。王公贵族和豪强地主们都畏惧法律的威严而收敛,不敢欺负老百姓。商人在野外宿营,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