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3/5)

大、外邦臣服等。

上古时代的尧舜盛世;

夏朝的少康中;

商朝的武丁中兴;

西周的成康之治;

西汉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兴;

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

西晋的太康繁荣;

南朝宋元嘉之治;

南朝齐永明之治;

南朝梁天监之治;

北魏的孝文中兴;

隋朝的开皇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武周之治(女皇武则天,又称“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宣宗李忱);

北宋的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仁宗之治(宋仁宗赵祯);

南宋的乾淳之治(宋孝宗赵昚〈sen〉);

辽朝的景圣中兴(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

金朝的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颜雍)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颜璟);

明朝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清朝的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等。这已经是33个了!但是,这里边的水分很大,真正货真价实的连一半都不到。最起码南北朝和辽、金、宋都只是局部统一。怎么能算是盛世呢?有些材料上甚至把更多的时期也算了进来充数,好像脸肿了就真成了胖子。比如,同治、光绪时期所谓的“同光中兴”,连国家主权都被破坏了,割地、赔款的,怎么敢称自己是“中兴”呢?我真替某些虚荣的人感到惭愧啊!

所以,公认的著名盛世也就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时期了。当今,有舆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繁荣昌盛,正进入继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雍乾盛世”之后的“第四个盛世”。按照我们所说的标准。今天的中国无疑属于盛世。但是不是第四个?这就不好说了。这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吧,我们不必细究了。

贞观之治确实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开创了基业。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隋唐更替之际战争频繁。一方面人少地多客观上为实施均田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心思定的大好局面。盖世英主李世民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了他的统治政策,纠正了隋朝的种种引起民愤的暴政。

27岁的李世民。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勇于纳谏。又要求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在大唐君臣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李世民年号命名的伟大的时代,终于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下如约而至了。

年间,唐王朝在李世民的领导下,文治武功均有所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他对内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军事兴盛的全盛局面。具体看来: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他即位后,广开言路,不断扩大谏官的权力。匡正自己的言行。

他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主持精简机构、淘汰过剩官员;派李靖等13名亲信作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查官员作风。还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把他们的功劳和过失都写在自己寝宫的屏风上。作为其升降奖惩的依据。

贞观六年(6年)时,唐朝政府文武官员仅有642人。我们难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唐政府是如何高效运转的?官员们必须兢兢业业,因为他们的皇帝勤政爱民,更因为官少事多实在是没法偷闲啊。所以,百官都自励廉能,政府效率大大提高。

李世民时代还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应该是他最值得称道的政绩。

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贪污”,指的是贪污行为极为罕见。且贪污的数额不大,贪污现象是很难被完全杜绝的。后世对这一时期政治风气和廉政建设效果的夸大,恰恰反映出人们对明君和盛世的期待!即便如此,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在李世民的率先垂范下,官员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dian。他前后任用的20多位宰相,个个都是正人君子与清正廉洁的表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惩戒贪污,而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明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酷刑,但明朝的贪官之多却属史上罕见。

当代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柏杨曰》一书中,将李世民统治时期称为“无冤狱的时代”。并提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看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