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反抗】(3/3)

很年轻,我派你去帮帮他们;事情的成败就看你们此行是否顺利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还不存在权利的争夺,这时的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兄弟间亲密无间,同时做为父亲的左膀右臂,还不曾互相猜忌过,还不曾想过兄弟俩有一天会以兵戎相见,更加残酷的是,两个人之间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那就是胜利者。李渊的担心在一定的角度看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在这次行动中,温大雅没有提一洗建议,兄弟二人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李建成和李世民精力充沛。勇气十足,他们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身先士卒。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街道上的水果,不花钱买是不允许吃的。有的士兵嘴馋,偷主人的水果吃。二人知道了也不责怪,而是拿钱给水果的主人,做为买水果的钱。

因此老百姓和士兵都很高兴。到了西河郡,高德儒闭城据守,二人下令攻城,很快城池就被攻克了,高德儒被俘。李建成和李世民出了将高德儒斩首外,没有再枉杀一人,对百姓秋毫不犯。得到消息的李渊,高兴的说;“这样用兵,横行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以此用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攻取西河以后,李渊又用开仓济贫的方法大量募兵,竭尽全力的扩充自己的势力。与此同时,李渊建大将军府,以做为举事的领导机构,他自己担任大将军,没人和他抢,估计也是抢不过他,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

现在的李渊年过半百,已经是个老人了,老人最信任的就是儿子,因为他们饱经世事的风霜,承受了太多的事情,他们只认为自己的儿子才是可以信任的。

李渊更加没有例外,自从他起兵开始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就连“三无青年”李元吉也派与了留守老家的重任。

(“三无青年”,即没有能力,没有文化,没有良心)于是李建成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被封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

随从李渊起兵的还有很多人,他们都在李氏家族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建立的难以泯灭的功勋,有的人还在李唐王朝的国家建设中建立可圈可dian的功绩。他们中有:刘弘基、殷开山、唐俭、柴绍、长孙顺德、温大有、温大雅、武士彟等人。

有必要说一句,武士彟就是武则天的老爹,但是对于他是否参加了太原首义还是一个有着很大争议的问题,虽然正史(如《资治通鉴》、新旧《唐书》)上都写了武士彟参加了太原首义,但是不排除有武则天当了皇帝后美化他父亲的的可能,因为在温大雅所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唐王朝创业历史的一本书,其作者温大雅参加了太原首义)中就没有提到武士彟参加了太原首义。在份参加太原首义的名单中,应该主要说两个人,一个是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自称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业末年担任晋阳令(今山西太原),他和李密是儿女亲家,在李密上瓦冈公开反隋后,受到牵连,被逮捕入狱。李世民是一个慧眼识英才的人,知道刘文静是一个人才,就入狱探视刘文静。

刘文静也素知李世民不是池中之物,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没有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那样有能力的人,是不可以平定的。”

刘文静是一个聪明人,同时李世民也是一个聪明人,两个聪明人在一起说话不需要拐弯抹角。李世民说:“我来不只是为了看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就是和你一起讨论一下天下大事。”刘文静在心中想: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李世民在心中想:我的眼光果真没有错。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二人谈话甚是投机,刘文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李渊立即起兵,大有当年诸葛亮卧居草庐之中便知天下三分的气魄。(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