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反抗】(2/3)

响自己,这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始比可汗也不是傻子,在他同意做这笔买卖的同时有给李渊出了一个难题。始比可汗这样对刘文静说:“杨广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人不怎么样,人品更不怎么样。如果唐公自己当皇帝,我肯定帮他。”

意思就是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唐公:要是自己当反贼,咱们的买卖还有得谈,要是还忠于杨广。那没得谈了。突厥人并不是什么好鸟,这不是明摆着逼邻国的臣子造自己皇帝的反吗?话说回来。这一招,还真高明。你李渊要是不听我的,我就不帮你,你要是听我的,当反贼,我就帮你。

突厥人真是阴险,明知是李渊求他们,还出了这么个难题,要是换做一般人得纠结死。可李渊不是一般人,是奥赛班的。

奥赛班是干什么。这么说吧,奥赛班就是出政治家的。刘文静向李渊汇报完始比可汗的话,李渊就明白了,突厥人的智商和他们的相貌是一个极大的反差,相貌十分,智商最少得六十分。

还没等刘文静说完,就得属下就咋乎起来了,对李渊说:“唐公,从了突厥吧。”李渊心想你是不是缺心眼呀。要从你从我可不从,没看出来这里面有个更深层次的东西吗?

虽然是这么想的,李渊并没有这么说,毕竟现在是有人之际。给属下泼一盆凉水,属下是会心寒的。为今之计,笼络人心最重要。李渊摇了摇头。说“不可。”裴寂说:“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集结,并不缺突厥的部队。但是我们需要突厥的马,唐公这样做你不后悔吗?”李渊还是摇头。说:“诸位再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要知道李渊现在的想法,造反本就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活动,他更加不想打着反隋的旗号,那样的话失败了,就是彻底的失败了,不仅自己会死,满门都会受牵连。不能打反隋的旗号,只能打尊隋的旗号。突厥的要求和李渊的内心想法是差着十万八千里的。众人中,谁和李渊关系最好?

谁最理解李渊?谁经常和李渊在一起吹牛?问题虽然是三个,答案却是一个——裴寂。因此裴寂最懂的李渊的内心想法。当时裴寂担任晋阳宫监,在隋朝的政界混了这么多年了,裴寂深通一个绝活,就是和稀泥。本着和稀泥的精神,裴寂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尊李渊为太上皇,里代王杨侑为皇帝。”

李渊微笑的向他dian了dian头。既然已经得到了老大部分的认可了,裴寂知道了自己的猜测应该基本没有错,接着说:“隋朝的旗帜是红色的,突厥的旗帜是白色的,我们选用红色和白色混合的旗帜。”有红色的旗帜,得罪突厥;有白色的旗帜,表示投降了突厥,背板了隋朝;用红白想混的旗帜,则既不得罪突厥,又代表没有背叛隋朝。裴寂这一和稀泥的招数既没有违背李渊的本意,有可以迁就突厥。

李渊一听他讲完非常高兴,说:“这是掩耳盗铃啊,不过看现在的情况,就得这么办。”计划就这么定了,用裴寂和稀泥的方法,李渊很满意。刘文静又一次出使突厥,谁让领导(李渊)对他这么重视呢,就相信你,都不相信别人,你工作能力这么强,就再跑一趟吧。

刘文静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是给人家打工的,他还是能够分清楚大小王的。临行的时候李渊还秘密嘱咐刘文静一句:“突厥要是要求派兵,不需要太多。咱们现在缺马,你这次去再想办法弄dian马。”

李渊站在太原的城楼上,看着刘文静的远去,他知道这个人是个人才,是个能够帮助他成就大业的人才,他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而高兴,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为我所用,我相信我能够成就大业。

李渊没有错,他没有看错人,刘文静的确是个人才。在以后的艰辛的创业路上刘文静没少帮助过他,没少献奇谋妙计,没少帮助他走出难关,在建国的道路中刘文静居功至伟。就这样的一个人,后来竟然被李渊杀掉,史书上所记载的很含蓄,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刘文静走了,李渊相信刘文静这次去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他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人只在乎钱和美女,他既然已经答应了把钱和女人给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李渊知道他们不会在乎,自己是否真的向他们称臣,更何况这次的使者是刘文静呢?凭刘文静的智商忽悠突厥人,就像猴子玩皮球一样。现在的李渊已经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他不担心,并不代表事情就不会发生。杨广虽然远在江都。隋朝的官吏不是傻子,李渊所做的事情他们都看的清清楚楚。西河郡的郡丞高德儒就第一时间把李渊的情况告诉了杨广。这件事情高德儒做得并不保密,被李渊知道了。

告别人的黑状也许不能怎么样。但是要是告李渊的黑状就没那么简单了。同时西河郡正在李渊难进长安的要道上,必须首先拔掉这颗钉子。

于是,李渊命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众攻取西河。两个儿子都很聪明,也非常勇敢,但是李渊对他们还是不放心,因为这次战役还有着特别的意义,只许胜,不许败。李渊特派太原令温大有为其参谋。并且嘱咐温大有说:“我的两个儿子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