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悲剧】(1/3)

管仲并不是一个容易和他处朋友的人,但姜小白显然更喜欢结交朋友。姜小白有一个“朋友”是不得不提的,就是后来继姜小白之后称霸江湖的晋文公姬重耳。其实姜小白和姬重耳还有一层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姜小白的女儿齐姜就是姬重耳的异母兄长——太子姬申生的生母。

因为晋国内乱,申生被杀,姬重耳流落江湖,受尽了白眼。但当姬重耳来到齐国之后,受到了姜小白的热情接待,不但送给姬重耳大量财物,包括二十辆豪华马车,还把齐国的宗女嫁给了姬重耳,让姬重耳在异地他乡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姬重耳也是个非常重感情的男人,姜小白待他如亲生儿子,姬重耳非常感动。在他来到齐国的两年后,姜小白因为内乱被杀,姬重耳的处境相当危险,姬重耳依然不想离开齐国。还是他的齐国妻子苦苦相劝,姬重耳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国齐国。

姜小白的浪漫理想主义还体现在一件事情上,姜小白听说齐国有个隐士,名叫小臣稷,姜小白很想见到这位隐士,就屈尊去找小臣稷。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姜小白连去三次,都没找到小臣稷。侍从有些不耐烦,说国君已经尽到待贤之礼了,反正也找不到这个野人,国君就不要再去了。

姜小白当即反驳说:“即使是小臣稷故意不见寡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士人视国君如粪土是理所应当的。”《吕氏春秋》对姜小白这个举动非常欣赏,评价姜小白“虽然齐桓公的私生活乱七八糟,但他对贤人如此,这正是他能成为霸主的主要原因。”

这个评价很准确,姜小白的霸业无人可及,但他的私生活实在乱的不成样子。上面讲到姜小白与苻坚的十点相似之处,但他们有一点不同的是,苻坚的失败不是因为家庭原因,而姜小白的最终悲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姜小白没有平衡好家庭成员的利益分配。在这一点上,姜小白和李世民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这两位伟大的君主都是好色之徒,李世民的好色是出了名的,姜小白也不遑多让。在姜小白的春宫中,就养着数百位美艳妇人,随时准备接受齐侯的临幸。

不过做姜小白的女人,是要冒一定政治风险的,因为姜小白喜新厌旧的速度非常快,稍不满意,姜小白就会休掉她。有一次,姜小白和夫人蔡姬在湖里乘船游玩,蔡姬天生活泼,想和丈夫开个玩笑,她故意摇晃船桨,造成要翻船的假象。姜小白不会游泳,蔡姬这个玩笑差点没把姜小白吓死,一怒之下,姜小白休掉蔡姬,赶回了蔡国。

姜小白对蔡姬下如此重手,可能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原因,就是蔡姬与他共同生活多年,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其实不止是蔡姬,蔡姬之前的两个夫人王姬和徐姬同样命中无子,这让姜小白如坐针毡。

在家天下时代,财富或权力的拥有者没有子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为了生出儿子继承家业,姜小白在宫里塞进了上百个女人,实行“广种薄收”,不信生不出儿子。姜小白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些女人中,有六位深受姜小白的宠爱,享受夫人的待遇。她们也很争气,各生下了一个儿子,分别是:大卫姬生姜无诡、小卫姬生姜元(即齐惠公)、葛嬴生姜潘(即齐昭公)、郑姬生姜昭(即齐孝公)、密姬生姜商人(即齐懿公)、宋华子生姜雍。

姜小白以为收获了六个龙子,哪知道却生出了一堆跳蚤。等跳蚤们长大后,对老爹的齐侯之位虎视眈眈。儿子们都想当太子,但姜小白却最终打算长子姜武孟做太子,虽然当时的太子是姬昭。个中原因,并不是因为姜武孟的母亲大卫姬受宠,其他姨娘都一样的受宠,而是姜武孟攀上了当时著名权臣易牙。

提到易牙,就很自然的扯出了姜小白最终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宠信佞臣。更加要命的是,姜小白不是宠信一个,而是和好几个小人厮混在一起。这些人分别是:易牙、竖刁、姬开方、雍巫,这是姜小白旗下的四大佞臣。

论受宠程度,这四位大爷不相上下,但易牙和竖刁相比姬开方、雍巫更为知名,他们也成为后世佞臣的代名词。先说易牙,此君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但他有个别人不具备的特长——善于烹饪。可以这么说,易牙是春秋第一大厨,姜小白不为色迷,居然被易牙的美食迷倒,甚至得了美食依赖症。

易牙不会善烹美食,而且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如何讨姜小白的欢心。有一次姜小白随口说了句:“寡人尝遍天下美食,唯独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为了能进一步取得姜小白宠信,他居然丧心病狂地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用儿子的肉做了一盘美食献给姜小白。

姜小白早已经没有年轻时打天下的英武和睿智,面对用人肉做的“美食”,姜小白不但不指责易牙丧失人伦底线,反而大块朵颐。易牙会做人,姜小白很喜欢他,打算让易牙接替病重的管仲做宰相,但遭到了管仲的极力反对。管仲的理由很充分:对于这样连自己亲生儿子都敢杀的人,还能指望这种人忠君爱国么?

至于竖刁和姬开方,管仲对他们也极为反感,特别是竖刁,为了能得到姜小白的信任,他不惜自残身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