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性格决定命运】(1/2)

天子都如此器重姜小白,那些混出场费的酱油国们自然也没意见。姜小白为之奋斗三十年的称霸大业,在葵丘会盟之时,达到了后人不可逾越的顶峰。后来晋楚相继称霸,但都没有达到姜小白的这个高度。

晋楚两国是继齐国之后,举世公认的两大超级强国,但问题是这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存在,互相制衡。而在姜小白时代,齐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楚国在楚成王时代也只是地区性大国,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人否认。

这场由齐国主导的葵丘会盟,诸国达成了五项协议,具体内容是:

一、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弑父者死,不许国君废嫡立庶,不许妻妾易位)

二、尊贤、育才,以彰有德。(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鼓励民间的教育发展)

三、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尊老爱劝,礼待客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反对基层权力世袭,不许国君杀害士大夫)

五、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诸国之间要团结协作,互通有无,不许大家乱挖邻国的墙角)

老大发话了,弟兄们谁敢不听,都唯唯拱手,肃然听命。

葵丘会盟,是春秋时代第一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出现了以齐国为诸侯长的国际新秩序。这就是做老大的好处,可以制定游戏规则,从古至今,真理永远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上,他的意志就是真理。

葵丘会盟,是一个人的舞台,江湖莫不仰视。须发皆白的姜小白以江湖盟主的身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这同时也是姜小白对国际社会发出的警告:世界和平协议已经签署,以后大家都要遵守这份协议,否则老大我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虽然不知道姜小白确切的年龄,但在周公姬孔劝止姜小白给天子遥行大礼的时候,说“伯舅耋老,无须下拜。”耋是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说明这一年(公元前651年),即使姜小白没有七十岁,也应该六十多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半截身子埋进土,在人生的夕阳时分乘风入云,江湖中人山呼伏拜,姜小白此生无憾。

十一性格决定命运——齐桓公的家庭悲剧(1)

和春秋小霸姬寤生充满笑料的人生相比,姜小白这一生几近完美。生在富贵之家,有这么多的贤臣辅佐,年少得志,老年称霸,身边妻妾如云,膝下儿孙满堂。这样的人生,谁不想拥有呢?

有时不得不承认姬寤生、姜小白等人的投胎技术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们一生下来就顶着公子的头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收入与所付出的风险是成正比的,不能只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风光无限,也要看到他们在顶层官场上混迹所要承担的政治风险。

生在大富大贵之家的孩子,长大后就必须面对财富与权力的分配问题。嫡庶之争,妻妾之争,拎着脑袋玩命,一旦失败,下场非常凄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了一母同胞的兄、弟,十个侄子全部处死。其实这也不能怪李世民心狠手辣,如果李建成成功,李世民的儿了们一个也活不了。

在家天下时代,君主的家事即国事,凤子龙孙一生来,都会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姜小白自然也不能例外。官场之中充满了险恶,稍有一步不慎,粉身碎骨也没人怜惜。

李世民之所以以次子的身份敢于杀兄屠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并统一的过程中立下奇功,而李建成为是嫡长子就平白占了太子的位置,让李世民如何服气?唐高祖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那一天起,兄弟仇杀的种子就已经埋下。

姜小白的情况要比李世民好多了,虽然姜小白的母亲卫姬深受父亲姜禄父的宠爱,但据现有史料看,姜禄父从来没有立姜小白做太子的打算。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保护了姜小白的安全,至少齐襄公姜诸儿不会猜忌这个异母弟弟。姜小白的堂兄姜无知因为威胁到姜诸儿的地位,差点被没姜诸儿整死,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姜诸儿能把心思都用在治国上,做一个守成的明君,姜小白至死也只是一个富贵终生的公子哥。

历史老人的安排让人无法琢磨,姜诸儿在执政后期突然变成了二百五,国内形势一片混乱,大家都在给自己找后路,这才把没有心理准备的姜小白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此时的姜小白应该还没有做齐侯的野心,他逃到莒国的唯一目的,只是避难。

在之前的齐国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姜小白,因为按长幼顺序,姜诸儿如果挂掉,继位的只能是姜诸儿的次弟姜纠。只有少数高层人士看准了姜小白,认为他必能成为一代明君,和姜小白走的很近,比如两位齐国上卿高傒和国归父。

说到姜小白从普通的公子一跃成为争夺国君之位的最热门人选,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著名帝王,就是前面讲到的前秦皇帝苻坚。姜小白有许多和苻坚相似的地方,大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