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关隘与关隘文化(3)

山西关隘,同时又是商旅转贩商路上的门户和枢纽,为商邦驮队的必经之道,构成了运输网,这是我们了解古代山西经济的历史脉络。山西人经商很有传统,历史久远,特别是明清时期形成了在中国商贸领域很有影响的晋商集团。晋商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等商品,不但省内很活跃,而且还遍及全国各地,甚至于远涉海外。张正明先生在《晋商兴衰》一书中,谈到晋商兴起的原因有“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路当孔道”。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关隘”。因此,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关隘,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在晋商发展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明隆庆五年(1571)开设的四处马市,得胜堡、新平堡、水泉营、张家口,前三处在山西,且都是重要关塞。从商路上看,关隘的作用就更为明显,早在唐代就形成了“以晋阳(太原)为中心,由晋阳向西南经汾州、晋州、绛州、龙门关或蒲津关,可通往国都长安;由晋阳向南,经潞州、泽州,越太行山天井关,可通向东都洛阳;由晋阳东出井陉关,经河北恒州、定州,可通向幽州(今北京)……由晋阳向北经忻州、代州、朔州、云州,可通向突厥、回纥诸部”。明清时山西商帮最为活跃,商业更为繁荣,商路“舟车辏辐”,更为繁忙。“富室可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仅贩运马、羊、皮毛的商路就有“1经杀虎口、平鲁、神池、五寨,到洪洞、赵城等地。2经杀虎口、左云、吴家窑、朔州到静乐,再经太原、祁县、武乡,进入潞安府(今长治市)。3经潞安府、彰德府(今安阳市)到开封。4经得胜口、浑源、五台、曲阳,到定州”。河东盐是晋商转运的商品之一,远的不讲,只说盐运往上党地区的潞安府(今长治市),就须经虞坂、铁岭关、蒙坑关、柴壁关,到达洪洞甘亭往东入铁口,过草峪岭、府城关、良马寨、上党关,到达鲍店。许多关隘不仅起着沟通的作用,还有中转、集散的功能,形成了重要的商贸重镇。明清时,临县碛口,不但是山西省通往陕北的重要渡口,还是粮油、皮毛、药材、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盐等物品的中转、集散的商埠,“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湾”之称。杀虎口是古代“逼临边境”的戍守重地,为塞内外往来孔道。明朝在此开设马市,商贾云集,“中建商店,凡交易俱在此”的商贸重镇,成为中原与塞外的交易中心。一曲《走西口》民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西人经商的艰辛和杀虎口“为往来孔道”的情况。战时刀光剑影的边境重关,变为和平时牛马成群的边贸集市,汉人用农副产品和手工产品交换蒙古人的马匹和畜产品。明清时,随着晋商贸易额增加、商品流通活跃,商邦驮队出现了镖局护送,这是因为社会动荡,道路不安全,时被劫夺。关隘是自然形成的“天险”,道路难行,常视为险境畏途,是险恶的去处,也是发生劫夺事件的重要地点。“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这首民谣说明杀虎口匪患厉害,是凶险之地。可以说关通道通,关隘阻塞,货物则运转不灵。因此,关隘对货物流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关隘对商家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商家对关隘的作用非常敏感和重视的。&l;/br&g;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