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关隘与关隘文化(2)

1?? 雍正《山西通志》边关图&l;/br&g;

山西关隘,主要分布于省的四境,即东和东南依山、西和西南循河、北沿长城,而境内呈现“大”字形,这就是其布局的规律。东部关陉丛峙,西部关津星布,北部关塞戟列,境内关隘错落。东部及东南部为太行山脉,它不但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界山,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两者相对高差悬殊,许多被河流长期切割的横谷,使挺拔连绵的山岭忽然中断,绝崖高断达千米,格外雄伟壮观,这就是“陉”。较著名的有八陉,即“太行八陉”:轵关陉、太行陉(天井关)、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津陉、军都陉。除八陉外,主要关隘有娘子关、马岭关、黄榆岭关、黄泽关、峻极关、六岭关、东阳关、虹梯关、玉峡关、大河关、路工口、张路口、大口等,都是华北大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孔道。西部和西南部黄河依山就势奔流而下,形成了许多要津渡口。主要有风陵渡、茅津渡、大禹渡、蒲津渡、禹门口、军渡、碛口、永和关、克虎寨、罗峪口、黑峪口、裴家川口、石梯隘口、天桥峡等。北部的关塞布列于外长城的主要有老牛湾口、水泉营口、杀虎口、得胜口、宏赐堡、马市口、守口等。省境内关隘镶嵌于盆地、河谷之间,纵贯全省南北的河谷盆地,是古代北部边疆通向中原腹地的天然“走廊”。其“大”字形状,上边一横划为内长城,主要关隘为雁门、宁武、偏头三关,以及其十八隘口。其“人”字形为盆地与河谷间,由北而南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由太原盆地东南向为长治盆地、丹河河谷。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间的关口主要有大峪口、广武城、偏岭关、阳方口、磁窑口关、林关口、直峪口、阳武关等。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间的主要关口为忻口、石岭关、云内要隘、赤塘关、天门关、凌井口等。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间的关口为冷泉关、高壁关、阴地关、汾水关等。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间的关口为蒙坑关、铁岭关等。由太原东南向,太原盆地与长治盆地间关隘有子洪口、盘陀、北关、南关、漳源隘口等。长治盆地进入丹河河谷有长平关、太义口等。从临汾盆地进入长治盆地有草峪岭、上党关等。由临汾盆地进入沁河河谷有东、西坞岭口,进入丹河河谷的有高平关等。此外,在山间河谷一些小的陷落盆地间也布列着些关隘。&l;/br&g;

三&l;/br&g;

山西关隘,从历史上看,首先要谈到的是军事价值,为“兵家必争之地”。山西在我国古代史上战争频繁,仅举几次大的战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秦赵长平之战说起,汉赵井陉之战、汉匈白登之战、马邑之战,李世民宋金刚雀鼠谷之战,郭子仪的静边军之战,宋辽白马岭之战,宋金杀熊岭之战,李自成宁武关之战,等等,腥风血雨,斩关夺隘,哪次战争不把夺取关隘作为战争战略进展的目标呢?战争给关隘留下了斑斑遗迹,留下了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的历史沉淀。如石岭关,是省城太原北面的重要门户,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历史较大的战争十多次。宋初几次攻取晋阳(太原)都无功而返。在公元979年,宋攻晋阳时,先占领了石岭关,断绝了辽援,才取得了晋阳。雁门关是雁塞雄关,北拒塞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伟固、军事重镇闻名于世,宋时是防御契丹的主要战场,杨家将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至今杨家戏成为我国各剧种的重要剧目,还广为流传。山西关隘留有象晋文公重耳、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政治家和象白起、廉颇、韩信、李广、郭子仪、潘美、杨业等军事家所导演的雄阔伟壮的历史“活剧”。&l;/br&g;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