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高斯的宝藏(下)(8.4K)(4/5)


“或许数百年之后,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地步,人类上可飞天下可入地,但依旧会叹服于您的智慧。”

徐云这番话没有包含任何夸张的色彩,因为他确实是这样想的。

压电效应的发现人是居里兄弟,这个技术说实话其实只能算中规中矩。

后世可以取代压电陶瓷的技术有很多,只是压电陶瓷的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制备难度也相对简单罢了。

而奇完全数的手稿却不一样。

它可是困扰了数学界整整近350年的难题!

虽然它在后世的地位比不过黎曼猜想或者霍奇猜想,但同样是个相当重要的研究方向。

虽然一直没啥成果面世,但这并不是因为没人去钻研,而是因为它太难了......

就像许多人心心念念的光刻机一样,你可以说国内没有成功突破,但不能否认国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于其中。

因此在徐云看来。

一卷能够解开奇完美数的手稿,价值确实比得上十个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

而在他对面。

眼见徐云这个‘肥鱼后代’都如此夸赞自己,高斯的脸上顿时扬起了一丝抑制不住的笑容——以他的人生阅历,自然看得出徐云的夸张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只见他一脸‘谦虚’的摆了摆手,笑着对徐云说道:

“罗峰同学,过誉了过誉了,这只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成果罢了,没那么高价值——话说你上头那些话能等迈克尔在场的时候再讲一遍不?”

徐云:“......?”

随后他郑重的将这卷手稿重新收好,放在了亲和数手稿的旁边。

接着徐云正打算再去翻找下一卷手稿,但即将动手之际,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道灵光。

他这人特爱吃西瓜,但自己又不会挑,属于菜又爱玩的情况。

所以每次去超市,他都喜欢找那些阿姨大妈求助。

好声好气之下,大多数大妈都会帮个举手之劳。

虽然偶尔也会因为大妈技术不精而翻车,但大多时候挑出来的瓜都要比他自己手选好得多。

而现在的挑选手稿,不正是和挑西瓜一样吗.....

而且这位远远不止逛市场的大妈那么简单,他可是种出西瓜的瓜农叻!

什么手稿有帮助,高斯一定比徐云要清楚!

想到这里。

徐云连忙转过头,目光期盼的看着高斯,意思很明显:

大佬,你再帮忙挑一卷呗?

高斯当即便意会了徐云的想法,只见犹豫片刻,摇头说道:

“罗峰同学,我能赠送你五卷手稿已经算是破例了,你还想让我亲自下场挑选,这未免有些得寸进尺了吧?”

“接下来我不会再提供意见,你能挑到什么手稿全看你自己。”

看着态度坚决的高斯,徐云想了想,说道:

“高斯教授,过几天法拉第先生不是有个新作发布会么,诸如威廉·惠威尔先生之类的校领导也会现身,届时我可以趁着媒体在场的机会,夸您的手稿和肥鱼先祖不分伯亻......”

徐云话未说完。

他的眼前便是一晃,空气中只留下了一道残影和高斯的声音:

“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挑点手稿!”

徐云:

“......”

大佬,你tmd好歹矜持一点啊.....

来到皮箱边上后。

高斯微微俯下身子,目光不停的在皮箱内扫视起来。

该选哪几本呢......

过了几秒钟。

他忽然眼前一亮,抽出了两卷比较厚的手稿,掸了掸并不存在的灰尘,将它们递给徐云:

“罗峰同学,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卷手稿你应该会感兴趣。”

徐云依旧是双手接过,检查起了外部情况。

这两卷手稿与第一卷的亲和数一样,都写着相关的标签:

《叠合光场研究》

《流型度规的算符问题》

随后徐云照例将它们拿到书桌上摊开,认真看了起来。

对于徐云这种后世来人而言,两本书都不算很难。

比如《叠合光场研究》上记录的是高斯对菲涅尔衍射的研究,附加了一些拓扑荷数和方位角数据。

如果有人按照这个方向研究,将会在光纤输出端传输有所造诣。

《流型度规的算符问题》则要复杂一些。

它涉及到了非欧几何以及黎曼几何的雏形,适配了笛卡尔系的普通导数算符?。

这个入门难度比《叠合光场研究》要高上不少,可以说是闵可夫斯基空间和瑞利近似的先行成果。

如今瑞利不过才八岁,闵可夫斯基更是负14岁的低龄。

高斯能够先他们一步研究到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