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2/4)
有想那么多。臣决定清扫关外,主要不是为了女直,内阁和枢密院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情报。臣会要求出动禁军,其实还是为了震慑朝鲜,以及,为了海参崴这个天然的不冻港。”
皇太后道:“本宫记得。当初也有许多大臣反对。可事实证明,爱卿是对的。”
当年并不起眼的举动,当年别人根本就看不上的安排,如今串联起来,竟然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不止皇太后,就连祁谦和梁鉴两个也都惊讶不已。
本来,在贾琦的庄子上女人的数量就比男人多。谁让灾荒过后,女人和孩子的命运比男人更凄惨呢?难得有一个地方落脚,还不用担心沦落贱籍。所以有个地方可以做女工,户籍上还算佃户,女人们哪里不愿意来呢?
更别说贾琦鼓励女人们立女户。反正女人们也缴税的,女人们也有户籍,与其带着嫁妆嫁人之后还要在婆家做小媳妇、二等公民,吃饭都不能上饭桌,还不如她们自立门户、吃自己用自己的呢。
高门大户讲究血统、讲究贞洁烈妇,在民间还真心没有这么多讲究。别说是寡妇在家,就是三嫁、四嫁、和离再嫁的比比皆是。
就是因为贾琦的庄子上的气氛格外开放,所以许多纺织女工们都是这样的想法。反正自己在作坊里工钱也不少,何必嫁出去受别人的气呢?反正就是嫁出去了,孩子也是自己养,遇到个刻薄的婆婆,自己生了儿子、把收入都交上去了,还不得好,何苦呢?还不如立个女户,大不了借个种好了,横竖孩子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庄子上现成的学堂,现在自己养的儿子,送他们去读书识字,将来自己老了,也有人养老送终,何必非要嫁人给自己找不自在?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会有第二个。刚开始只是寡妇立了女户之后向男人们借种,到了后来,就是年轻的姑娘家也不乐意嫁人了,也跟着立女户,生的儿子还跟自己姓,还不用担心孩子被养得跟自己不亲。
这种思想和行为模式伴随着人口的迁徙被带到了关外、带到新大陆、带到了南洋。
有女人就会有新生儿。
只要女人们愿意生孩子,只要大环境允许,人口就会快速增长。
贾琦当年对女人们的保护,在十多年后终于出现了成果。
当年天花爆发之后,整个黄河以北都是无人区,被杀掉的、死于天花的,比比皆是,整个村庄都变成废墟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那个时候,整个华北的人口才多少?可是十年后,华北的人口翻了两番。
现在的华北,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之后,还有两千多万的人口。
这比当初世宗皇帝十年的时候少不了多少。
贾琦看中对南洋和新大陆的扩张,可祁谦和梁鉴两个则更看重对草原的控制。
他们缠着贾琦,从贾琦的口中掏出了坚壁清野策,经过数天的分析之后,他们要求将这坚壁清野策定为未来十年的国策。
对此,贾琦觉得十分无语。
世易时移。
现在的草原早就不是大魏的主要矛盾了。不过,祁谦和梁鉴都是贾琦的同僚,他们也是大魏官场上的擎天柱,他们既然喜欢,那就做好了,反正他要做的,也不过是吩咐下面几句而已。
而且,草原诸事也不仅仅是草原诸事。贾琦觉得,他正好可以借机给下面的庄子来个更新换代。别的不说,现在大魏已经有了性能稳定的蒸汽机,那么,火力纺纱机、火力织布机是不是可以上来了?还有火车,是不是也可以弄起来了?
在祁谦和梁鉴完善坚壁清野策的时候,贾琦同时给工部下了命令。
也亏得当初文家和文氏忙着接收、控制吏部和礼部,对工部并没有动多少手脚,因此工部的那些技术官员们并没有被牵连,大魏的知识力量储备都是杠杠的。
火车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诞生的。
虽然贾琦铺设了十里环形轨道结果蒸汽火车头只行驶了三里就歇火了,可贾琦还是很满意,甚至让和颜悦色地让相关技术官员继续改进工艺。
得知贾琦在这个大铁疙瘩上头花费了近百万两银子,就连皇太后都忍不住过问了。
他们实在是看不到这个铁疙瘩有什么好处。
贾琦则道:“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京中的禁军坐在车子上睡觉,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铁车一夜之间就将将士们从京师送到大同。到那个时候,谁敢对我大魏动手?”
梁鉴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可是,如果有人撬开了轨道、搬走了铁轨,那,这种智能在铁轨上行驶的车子就会翻车吧?”
皇太后立刻表示:“那就直接下旨,敢去撬铁轨的,死罪!”
皇太后可不会对贾琦的决定轻易投否定票。相反,她会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赞成贾琦,更别说,至今为止,她还没有见过贾琦犯错。
别的不说,在贾琦的坚壁清野策开始实施的现在,皇太后可是从兵部和户部的文书里面亲眼看到了那些数据。
人丁税、商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