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荀续之杀(3/4)

丑事,可是属实么?”

谢嵩头磕在地道:“属实。”

“那……你可知道这些事情么?”

“……”谢嵩用余光看了一眼身后众人,有老有小,几个族孙还未脱襁褓,只能由自家的母亲抱着,一同跪在地上,抖得如筛糠一般。

“唉!”谢嵩心中一叹,毅然直起身子来道:“谢嵩都知道,许多事情,都是谢某一手安排。”

荀续眉头紧锁,忽然长叹一声道:“谢公,你心中所想,只道我想不明白么?荀续虽然年轻,可是舐犊之情,我如何不明白?罢了,今日我给你们一个机会。”

说着,他把腰间尚方剑抽出,插在面前的泥地上,指着剑影道:“这道剑影号为‘生死符’,指向谢公之前,出来自首,我可以只除首恶,不论其他;临到谢公之后,若是还有人心存侥幸,想要他人包庇或者代死……哼!对于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休怪荀续无情,谢里谢氏,从此不存人间!”

此言一出,谢嵩再也撑不住了,倒伏在地上,痛哭起来,对着身后的谢氏族人骂道:“当日我劝诫你们的时候,你们可曾想到今时今日,刀斧加身?”

谢氏众人跪了满地,纷纷磕头,哭作一团。

归戚虎听的心烦,囔囔道:“哭个什么劲啊?做错了事情的,赶紧站出来啊,不然整个宗族,一个都活不了,那多划不来?”

听他这么一说,家中有了孩子的几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垂首站起来,走到荀续跟前,跪倒在地哭道:“我等有罪。甘受那临头一刀,只愿荀君放过了我家中幼子。”

荀续点点头道:“去边上受缚便是。荀续说话,可曾食言过?”

他那一月之内,三擒三纵白二的事情早已传遍颍川等地,除了对于他的勇猛善战的认可之外,还多了一层“言必信行必果”的赞赏。

这些人纷纷走到一边,下跪受缚。

荀续看了北宫弃一眼,问道:“你对一下人,可还有作奸犯科之人不曾站出来?”

北宫弃问了几个人的名字,对着卷宗查了查,道:“这些人的确都在上面,只不过尚未全部出来。”

荀续看了一下剑影,已经临近谢嵩的衣摆,微微一皱眉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故而我儒门崇尚仁德。仁者,爱人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因此对于豪右、大族要仁厚,对于百姓、黔首也要施行仁义,人是人,民难道就当真不是人了么?”

他顿了一顿,又道:“可是在人与民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孔子说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所以,仁者,不仅仅只有爱,还有憎。有爱有憎,爱憎分明,才是真正的仁者,故而,在我看来,仁者,应当排除私心,持公平公正之圭臬。我们是儒者,不是乡愿,不做好好先生。施行仁的时候,为了避免泛滥的爱,所以要以‘义’来约束,所谓的‘义’,就是‘乂’,乂的本意乃是动手做事,做什么事情?割除杂草,平整田地。所以,我儒门的大义就是铲除为非作歹,治理安定天下的意思。仁,用来兼济天下;义,用来断止罪恶,有仁有义,就是礼。所以《乐》里面说‘礼,天地之序也’。真当作揖下拜称一声足下,便是礼么?”

他这一番话,对于两汉以来的儒学“仁义礼”又是一番新解,《论语》、《说文》、《乐》相互对应,把儒学当中强硬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说的都是大白话,让人听了信服。

不过也幸好是在这里,谢家的子弟多不读书,对于儒学的微言大义,根本一窍不通,周边的军兵们更是大老粗,最懂儒学的北宫弃为人机灵,不敢唱反调,众人听他这么说法,真当儒家的思想便是如此,纷纷拜服。

荀续扫了众人一眼道:“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要告诉你们当中做过错事的,我荀续自幼跟着二龙先生和六龙先生学习经义,即便你们当中出现了联合妖道,谋反作乱的反贼,我也愿意给你们一次机会,放过你们的妻儿家小。若是你们还是不愿意认罪伏法,你们以为逃得了么?整个谢氏家族,有多少,我荀续杀多少,鸡犬不留!到头来,不但死了你自己,连你的至亲都一样活不了。临到泉下,看看你们怎么面对无辜的族人?”

讲理讲不通,就拿着刀子逼,刀子逼还不行,那就用鬼神来吓唬。

这样层层逼问下来,又站出了数人,连带着还带出一长串的恶奴、宾客。

荀续看了看北宫弃,北宫弃对了一遍道:“还差谢焕、谢骊二人。”

“站出来。”

谢嵩顿首道:“骊儿游学汝南未归,焕儿……焕儿……”

“谢焕呢?”

“病中。”

荀续冷笑道:“我不知道什么叫病中,我只知道,这剑影,快要超过谢公的身子了。”

众人急看,果真剑影已经盘桓到谢嵩的肩膀处,谢嵩年纪大了,颇为消瘦,肩膀很窄,眼看着就要超过荀续所定的时间。

谢氏族中纷纷乱作一团,有个女孩子突然尖叫道:“谢焕!你还不快去!我才不要陪着你去死!”

谢焕顿时站起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