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傅燮论学(1/2)

傅燮一部,原本正好是三千人,沿路收罗了一些前来投军的壮士,阳城、阳翟、郏城又前前后后进补了五百余人,现在将近三千五百人,一百多条船只,听起来不少,可是多是一些小舢板,还有一些筏子,运人已经勉强,辎重全然运不动,因此大船运辎重,小舟运军士,速度十分缓慢。

也幸好时辰尚早,又有杨会、张飞等人做戏、突袭,将黄巾军的暗哨拔除了,等到天光大亮,父城之中的黄巾渠帅韩犳儿听到消息,傅燮一部已经全数渡河完毕,在河岸边架构起四重鹿角防线,静等皇甫嵩的大军到来。

前锋的职责从来不是破敌杀贼,而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军的行军扫平障碍。一旦渡过汝水,抵达父城,傅燮和荀续便算是大功告成,可以交差了。

傅燮素面煞白,强自端坐马上,问身边的荀续:“可有皇甫公的消息?”

他乃是北地人,不识水性,这一番过河为了鼓舞士气,乘坐最危险的竹筏子过来,虽然士气大振,但是到了岸上,着实感觉头重脚轻,躲在密林中大吐特吐了许久才出来。

荀续鞍前马后跑了数趟,代替他布置下防线,又将营寨扎好,布置好了岗哨,这才回返他的身边,听他这样问,张口便答:“皇甫公大军午后渡河,约莫到了夜间,差不多能够渡完一半。”

渡完一半,这边也有了一万多人,无论如何,父城中的黄巾贼是不能造成什么威胁了。

“父城之中可有什么消息?”

“适才荀猛回返,找了几个乡党问了,城中有七八千人,为首一人非是本地人,乃是汝南人,叫韩犳儿。”

“韩犳儿?”傅燮看着荀续,等他继续说下去。

荀续苦笑道:“汝颍虽然常常并称,不过毕竟是分数两郡,两郡之中的名士多有交往,这样的江湖匪类,却是所知不多。只知道这人乃是汝南原鹿人,轻侠出身,仗义疏财,以胆烈闻名,早年间为了乡人徒手杀死三人,流亡在外,数年前大赦放回,乃是汝南黄巾军中一员猛将。”

汝南乃是天下间最大的郡之一,下辖三十七县,乃是天下郡国之首。东汉郡国并行,管辖的县有多有少,一般都是十二个左右,超过三十个县的特大号郡只有两个,豫州的汝南郡有三十七县,荆州的南阳郡有三十六县。

汝南太大了,原鹿县在汝南郡的东南角,紧贴着扬州的庐江郡,对于中原地区而言,算是偏远区域。荀续能够在短短时间里掌握到韩犳儿这么多信息,已经难能可贵。

傅燮点点头道:“辛苦你了。”

荀续笑道:“我军中多是颍川北部的人士,对于南边知道的不多。一时之间,也摸不透那个韩犳儿的脾气,只能准备下这是个愣脑袋,听到消息就领着人杀过来。”

一边的傅巽笑道:“哈哈,若真是一个楞脑袋,倒是能省下许多功夫。”

荀续的营寨扎得坚实,他有点被害妄想症,胆子不大,营寨立下之后居然还在外头布下了五道木栅,配合着拒鹿角、壕沟和铁蒺藜,把大营打造得跟个刺猬一般。韩犳儿若是傻乎乎地领兵来攻,一时半会儿攻不下营垒,过上一会儿皇甫嵩的大军一来,只需要一波反冲锋,就能击溃对手。

攻城战太费劲了,若是能够在野战上取得重大的胜果,接下来的攻城战,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傅燮摇摇头道:“这个人能够受到波才信任,独自统领将近一万大军,显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不过既然这一段河岸已经占据下来,不管他来不来攻打,我们都已经抢到了先手,眼下吩咐众军分批休息,将游骑都撒出去。”

“诺。”荀续领了命,匆匆出去了。

傅巽笑道:“缜密啊。”

傅燮点点头道:“中原世家大族才智俊杰,果真不是我们这些西凉边陲之地的人能够比拟。小小年纪,恁得沉稳了。”

傅巽笑道:“我听说荀氏一族有太上神君,八龙,四雏凤,双俊杰,一名锋的说法。承若号称名锋,依旧这般稳重,那四雏凤更不知是何等贤才?兄长可见过吗?”

傅燮正色道:“我只见过四雏凤之二,一者荀公达,一者荀文若。”

“如何?”

“荀公达外木讷而内明秀,犹如璞玉;荀文若丰神俊朗,谈吐非凡,犹如璧玉。”

“比起承若呢?”

“单论才华,承若逊上一筹;不过,承若行事稳重果决,风采夺人,更胜此二人。端看用于何处了。”傅燮沉思了许久道。

傅巽诧异道:“比起承若的才华还要高出一筹?”

傅燮颔首道:“承若对于儒学有许多偏见,学问不甚深刻。他天资聪慧,却分了太多精力到武艺杂学上,经学造诣差了许多。”

傅巽见他颇有些扼腕叹息的意思,忍不住笑道:“经学大道深微,皓首穷经未必能有所得。反倒不如像承若这般,多方求索,经世致用。将来安定天下的人,少不了一个荀承若。”

傅燮摇摇头道:“非是如此。这天下方兴方败,生民方生方死,偌大的大汉,安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