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生命之初始(1/2)

妻子肚子越来越大,意味着我们即将组成一个三口之家。

过去流行一句话,叫做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事实上也许如此,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可供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不得不摈弃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踏上一条大多数人都走的、比较现实的道路,我认为这并非是一种悲哀,像宇宙之中的所有事物一样,不光是人,所有生命都有个从混沌走向有序的过程,换一种法,路越走越窄,也并非一件坏事。

也就是,做梦的年龄是美好的,没有梦的年龄同样也是美好的,就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生命过程。

在即将成为父亲之前,我才慢慢改变了对人生的一些看法,过去的许多理想、梦想、幻想,都显得不切实际和缥缈虚无,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毕竟是极少数,尽管我智商较高,激情四射,却因为自由散漫的性格,因为来自普通的家庭,还因为没有合适的机遇,注定这辈子只能做个老百姓,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于是我心态有所改变,耐心等待孩子的降生,决心把家好好经营下去。

当地医疗条件很差,许多女人生孩子都找当地接生婆,更没什么产前检查,临产期跟踪监查等等,自然,许多孩子和孕妇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

孩子降生前,许多街坊邻居曾建议我们去当地卫生院找熟人,做个检查,看看到底是男是女,我和刘玉芳都一笑置之。

从十八岁开始教书,到此时我已经是教龄十三年的老教师了,潜意识里更喜欢女生,因为她们大多数都乖巧听话,于是,我暗暗希望刘玉芳能生个女儿。

不过,父母,特别是父亲,可不这么想,我是独子,都希望刘玉芳生个男孩来传宗接代。

日子一天天过去,临产期一天天迫近。

所在县份位置较为偏远,而所在乡镇又是县里最为偏远的,医疗条件很差,很多女人生孩子根本不上医院,找个接生婆了事,条件好一点的就上乡卫生院,家庭条件更好一点的就去二十公里外的区镇医院。

在农民街,我们的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家里有父母的退休工资支持,省城的姐姐和远在广东的妹妹很关心我,为刘玉芳生孩子,分别寄来一些钱,于是决定去区镇医院。

区镇周围十来万人口,稍大的手术或疑难病症,乡卫生院不敢接手,都朝区镇医院转院,可是这家医院却极其简陋,门诊楼就是一座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三层楼房,低矮狭窄,每天容纳很多病人,都是附近农民,不懂得排队挂号,谁的力气大,谁就挤在前面,医院的每一层楼,都显得拥挤不堪。

据区医院里几乎每天都死人,并非医疗事故,而是病人太多,本来就抢救不过来的。

为谨慎起见,临产前两天,花三十元钱包了辆面包车把刘玉芳提前送到区镇医院住下,我向学校请假,和岳母一起去陪护她。

临行前母亲告诉我,她过去的同事、也是我的学班主任有个女儿在区医院住院部当主任,叫直接去找她,让她给妇产科主任打个招呼,特别关照下。

拉着孕妇,道路又坎坷不平,面的司机开得心翼翼,二十公里开了一个多时,进区镇医院,由岳母陪着刘玉芳在车里等着,我先上二楼的住院部找到那位主任。

二楼上住院病人太多,床位根本不够,连过道两边也铺了许多地铺,中间留出一点空隙让人经过。

住院部门口,我见到一位突发心肌梗塞的老妇人躺在担架床上,一位女护士正在有节奏的为她按压胸脯,促进心脏复苏,按了一会,旁边一位医生再次测试心跳和呼吸,摇摇头表示抢救结束了,而其他病员冷漠的目送担架床被推走,推到太平间去,这一幕让我怪不自在的,心中隐隐有了不祥之感。

主任姓曾,坐在办公室里,一见面就认出了我,毕竟是家乡人,还算热情,问明情况,跟着我去一楼的妇产科。

有了这层关系,我心里踏实了许多,估计生孩子不会出什么问题。

和医院其它部门一样,妇产科也人满为患,所在病房里安置了三位孕妇,而陪护人员则住在过道上。

直到此时我还是个大男孩,嫌妇产科太过狭窄,经常跑到门诊楼外面去游荡,根本不知道每个妻子在生孩子前后,特别需要丈夫呵护,哪怕陪着她多讲几句悄悄话也好,于是在头一天,基本上是岳母照顾着刘玉芳饮食起居,我只是跑跑腿而已。

医院有个食堂,饭菜不仅难吃,而且很贵,炒菜用的是劣质色拉油,不过作为乡下姑娘,刘玉芳嫁过来后,从不挑食,于是端来什么吃什么,而我特别挑食,吃了一顿,连自己也吃不下去,不得不去医院外面的餐厅买来专门为孕妇制作的饭菜,不过更贵。

孕妇太多,妇产科医生根本忙不过来,除了例行巡视,没时间关注每个孕妇,既然住院部主任打了招呼,这里的医生对我们还算客气,其中一位主治医师站在过道上,数次和我交流,询问刘玉芳的情况,比如是否头胎,此前流过产没有,等等,这也算其他家属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了。

第二天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