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处理后事(2/2)

摸了摸他的额头。

太平间里,连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冷清清的,纸钱的灰烬在微风中翻飞,大约半时过去,殡仪车来了,拉着老爸的遗体到了殡仪馆。

那一对年轻的肇事车主也赶来了,跪下来烧了些纸钱,无论他们是否出自本心,至始至终,我们之间没过一句话。

老爸身亡属于交通事故,必须经过尸检才能火化,按程序得花上一个月,妹妹在市政府工作,托关系向有关部门明情况,把程序缩短到半月以内。

等待尸检的十来天里,我们必须做两件事,一是死亡赔偿问题,肇事车主那边买足了保险,在单行道上正常行驶,不付多少责任,按保险细则进行赔偿。

由于老爸退休回老家时,户口也从城里转出,上到石河村,当时户籍管理全靠手写,村上登记时,一位村干部很是马虎,错写他的年龄,大了八岁,后来交到乡上,再也无法更改。

按真实年龄,家属能获赔二十二万,按照户籍和身份证上的年龄,距离人口平均寿命已经不远了,则只能获赔十二万左右。

由此,妹妹咨询了当地公安部门的一个朋友,对方,遭遇车祸身亡后才改动年龄,很难,必须调出老爸在工厂上班时的档案以及每年的工资发放表等等证据,不仅耗时良久,成功率还比较低,另外,保险公司那边肯定不会认账的,还得打一场官司,非常麻烦。

人都去了,还在乎什么钱呢,于是我们放弃了为老爸改动年龄的打算。

另外一件事就是老爸的安葬问题,我们全家都比较传统,都坚持土葬。

妹妹咨询了民政局的熟人,老爸这种情况,假如土葬,须用当地的殡仪车长途运送数千公里到内地,费用昂贵,到达内地后,不能到当地殡仪馆,还得打通乡上的关系,向当地民政局交一笔昂贵的土葬费用,才有可能批得一块土葬的地皮,还不能保证成功,否则,遗体运送到内地,还是进殡仪馆火化。

也就是,假如土葬,老爸的遗体须得经历长途的颠沛流离,于是我们放弃了土葬的打算。随后有了三种意见,妹妹仿效当地,是把骨灰安放在省城附近的公墓里,而老妈则认为可以葬在石河村老宅子背后的乱坟岗里。

老爸是倒插门女婿,老家在深山里,距离石河村还有几十公里路程,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那片叫茅店子的故土,于是我认为葬在茅店子比较合适,最合他生前的心愿。

解放初,我爷爷二十几岁就给当地土匪杀死了,婆婆随后改嫁给一个投诚的国民党军官,老爸十几岁随母到继爷爷这边,后来又有了个弟,也就是我的幺爸。

此时幺爸是当地的村支书,由他找一块地皮安葬老爸,应该没问题,于是妹妹立即给他打电话。

幺爸比老爸更为迷信,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跟老人的阴宅有很大关系,必须慎重对待,于是立即请了个当地老阴阳先生看风水,踏遍本村的每个角落,终于在一处半坡上寻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当地人除了耕地,每户人家还拥有一片山林,这块风水宝地,恰好紧挨着幺爸与另一位村民的山林地皮交界处附近,属于对方所有。

当然,一个村官,权力有限,当涉及到自己与村民之间的利益问题,幺爸尤其谨慎微,于是把电话号码告知妹妹,叫她亲自跟对方谈。

双方在电话里谈了大约十几分钟,起初村民的意愿模棱两可,是出让一块墓地,须得给钱,妹妹问需要多少,村民一般是两千四,月月红,既然我们有幺爸这层关系,封个一千二的红包就行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