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动荡的年代】(2/3)

向娘亲告别,被拒绝,又命人摆设香案,向佛祖行礼。死前杨侗说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

王世充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等他登上这个朝思暮想的宝座后,才发现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干的,偏偏他的目标还是当一个好皇帝。那就更加不容易干了。

不仅要按时上朝听取官员们奏事,还要拿主意。王世充有一个毛病,好磨叽。和现在的更年期妇女有一拼,他交代事情总会说很多的话,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他偏偏说上一大窜的话,而且多数和事情本身没有关系,啰啰嗦嗦,废话连篇,侍卫们听的都想打瞌睡,我想他的目的应该是把办事的官员忽悠蒙圈。

王世充自己倒没什么。在心里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很平易近人,自己的办事能力很强,更加坚定了他当一个好皇帝的信心。

大臣们受不了,也可以理解,要是你摊上这么一个整天有没完的话,而且还不在dian子上的领导,你也受不了,他不炒你。你都有想炒他的意思。

一次他交代事情的时候,又说了一大通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叫苏良的检察官实在忍受不住,对王世充说:“陛下。你怎么这么罗嗦啊,直说结论就可以了,哪里有那么多不相干的废话。”

这话很不客气。很不给王世充面子,但是王世充听完后。diandian头:“这是我的老毛病,和性格有关系。”这次的事情苏良没有受到处罚。也没有打消王世充执政的热情,他依旧有他自己的一套,去完成他那所谓的理想。

王世充时常骑着马,走在大街上,只带很少的侍卫,百姓们看见也不用回避,只要让开就可以,王世充认为这样更体现他平易近人。

他手拉缰绳,缓缓前进,对两侧的市民说:“以前的皇帝都住在皇宫里,你们看不见,世面上的事情他也不知道,现在我王世充不是为了贪图皇帝这个位置,而是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就像一个市长,亲自处理日常事务,和你们这么亲近,就是为了听到群众的呼声,共同讨论时政,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藏着掖着,都说出来。”

这应该叫七世纪的的执政为民,可是王世充并没有坚持多久,一开始被压迫久了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后来提意见的人渐渐多了,事情也渐渐多了,谁家丢了一只鸡也来找王世充,皇帝得给我做主啊,这些事情王世充根本处理不过来,于是干脆就再不出宫了。

王世充本来就是和老百姓们客客气气,邀一个好的名声,哪里知道老百姓们竟然这么实在,一天没完没了的事,这些事情浪费了王世充原本可以寻欢作乐的时间。

当皇帝可真累,这么当皇帝太不值了,回过味来的王世充感觉皇帝不能这么干,哎,滚他娘的理想吧,什么好皇帝,都是狗屁,累死老子了,趁着身体还行,我再娶几个妃子吧。

王世充不懂,理想贵在坚持。王世充的为人小气、多疑、吝啬、磨叽、没有长远的战略眼观和计划,对将领们不能以诚相待,很多将领都瞧不起他。在一次与唐军的作战中,他部下的大将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在阵前就投降了唐朝。

后来投降唐朝的将领、州长更多了,每天每月相继不绝,王世充感觉要是这么下去,唐朝不来打自己,自己的这群白眼狼早晚都得跑没,哎,不能怪我,谁让你们先背叛我的呢?于是王世充决定采取措施。

王世充制定严刑峻法:一个人逃跑,全家处斩,鼓励父子、兄弟、夫妇互相告密,允许告密的一方免死,又命令五家人为一联保,一家逃亡,其余四家全部处斩。

王世充下令所有出征的将领和外任的州长将家人留在洛阳,软禁起来,充当人质,王世充怀疑谁就把谁的家属抓起来,关在皇宫里,这个数目一直保持在一万人以上,因为粮食供应不上,常常有人饿死。王世充杀的人越来越多,将领们和百姓们都很恐慌,逃亡的也越来越多。

事情的结果与王世充的本意大相径庭,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落寞中,王世充被迫开始了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他久久不能得到答案,他把这一切归于天命,实际上,这和老天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就出在他本人的身上。遇到问题,不反思自己,常常伴随着失败。

李渊与王世充,唐国与郑国的一战是无法避免的。在当上皇帝后,李渊就派堂弟淮安李神通等人经略山东(太行山以东)。后又派和李密一同投降的魏征招降徐世勣,为自己日后。攻打王世充、统一全国打基础。

杀死了李密,消灭了刘武周,接下来就是王世充,让李渊没有想到的,王世充很够意思,临死也不忘拉一个垫背的,于是夏王窦建德也趟上了这趟浑水,并且被李世民顺便收拾了。武德三年七月李渊将他的剑指向了王世充,主帅还是李世民。

这将是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一场战争解决了两个实力强悍的诸侯。这将是一场隋末最精彩的角逐,参赛选手李世民、王世充我们都很熟悉,另一重量性选手窦建德

,我们却很陌生,那么在比赛之前,让我们先介绍一下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