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唐帝国】(2/3)

都有好处,李密很爽快的答应和谈,于是派部将跟着盖琮回洛阳。

看着盖琮带回来的李密的使者,杨侗很兴奋,毫不犹豫的给李密封大官(太尉、丞相、魏国公、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并且当面表示削平宇文化及后让李密进入洛阳辅政。

解除了后顾之忧,李密把全部精力放到宇文化及身上,将精锐部队都调到前线。李密知道粮食是宇文化及的最大问题,宇文化及最缺的也是这个,李密猜测宇文化及的粮食将要吃尽,于是采取低姿态,高挂免战牌。和宇文化及和解。

慢慢的宇文化及的粮食吃光了,很多士兵和部将纷纷向李密投降,宇文化及感觉到中计了,暴跳如雷,如狼似虎,挥军向李密的童山(今河南省滑县北)大营发动猛烈攻击。声势浩荡,杀声不绝。

宇文化及希望闭其功于一役,投入了全部家当,从上午七点打到下午七点,战况激烈。李密被流箭射中,从马背栽下,此时李密的护卫都四散逃命,追兵就要赶到,在他的身边只有秦叔宝一个人,奋勇保护李密,李密因此逃出一命。

秦叔宝又收拢残兵败将,竭力抵抗。终于将宇文化及击溃。童山之战失利后,宇文化及一蹶不振,将领们向投降李密的更多了。士兵又没有粮食,只得搜刮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宇文化及与李密作战,将辎重留在东郡,派王轨留守,宇文化及失败后又派使节前往东郡,逮捕官员贫民。严刑拷打,威逼他们交出粮食。王轨无法承受这种暴行,命许敬宗晋见李密。请求投降,李密接受。

听见王轨投降的消息,宇文化及感到了真正的危机,此地不宜久留,速速撤离,宇文化及率领残兵一路北上夺取城池。

宇文化及领着杨浩(杨广被干掉后,宇文化及拥立杨浩当皇帝,杨浩是杨广的侄子)一路打到魏县(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南),军事力量日益削弱,宇文化及束手无策,每天只知道喝酒。

在他心里已经感觉到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走上和杨广一样的结局。现在的宇文化及很绝望,他后悔,他愤怒,喝醉后的他会向老弟宇文智及发牢骚:“都是因为你,让我既没有干成事业,又戴上了‘叛徒’的帽子。”

此时的宇文智及也没好气的说:“事情顺利的时候你不埋怨我,现在遇到挫折了你就把罪名都归在我的头上。”兄弟二人反反复复,不断争吵,每天饮酒,烂醉如泥,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希望。

相比之下,宇文化及的另一个兄弟——宇文士及要聪明的多,知道宇文化及不能成事,就跑到了李渊那里,跟着李世民南征北讨,建立功勋,后来成为唐初重臣。宇文化及知道自己一定失败,叹息道:“死就死吧,死前我要当皇帝。”

他毒死了杨浩,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国号许,改年号天寿,设置文武百官。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被窦建德生擒,斩首,乱世中的小丑走完了他的一生,没有能力却学别人梦想着当皇帝,他的结局是可悲的。

柏杨说:“一头猪,纵然当上高官,甚至当上领袖,甚至幸运的还创下一点奇迹,但他仍然是一头猪。”宇文化及就是这样的一头猪。

那些想回家的关中浪子们,回家了吗?也许有吧,却是极少数,大多数人,不是战死,就是投降他人,然后战死,死后抛尸荒野,任风吹雨打,然后埋入泥土,泥土夷为平地。

家中或许还有等着他们归来的白发父母,贤惠妻子,聪明儿女,但是他们却看不到了,永远,永远……这就是乱世的残酷,战争的残酷……“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宁为太……洛阳内乱和李密和解,让李密入朝辅政,杨侗很高兴,元文都也很高兴,他们都认为离灾难消除、天下太平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但是有人不高兴,这个人就是王世充,也可以理解,毕竟王世充和李密是“老朋友”,两个人之间没少打交道,结怨甚深,李密进入洛阳掌握大权,王世充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王世充似乎都能够预料到,李密进入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杨侗上书处死自己。

虽然李密不一定这么做,但是王世充却很有自信的认为,李密一定会这么做,他这一生太爱琢磨人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把所有人都琢磨透,他认为李密和自己一样没有心胸,气量狭窄,有仇必报。

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王世充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在政治中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看各自的性格,李密和王世充很难成为朋友,成为敌人似乎成了必然。

李密与宇文化及作战,每一次胜利都派使节向杨侗奏报捷音。洛阳政府官员十分高兴,只有王世充告诉他的部属:“我们不断和李密作战,杀死他们的父兄子弟已经很多,一旦做了李密的部下,我们一定全部丧命。

”用来激怒他的部众。元文都听到消息,大为恐惧。与卢楚、段达等人秘密商议,先对王世充下手,等王世充上朝的时候,伏兵将他杀死。段达胆小如鼠,害怕事情不能成功。于是秘密把元文都的计划告诉了王世充。

到了这种地步,王世充不想采取行动都不行,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