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永远的追随(3/4)

北岸,随时准备渡江。

柳仲礼不敢动了,广平城很快被攻破,杜家兄弟做了俘虏。

杜岸等被押送襄阳,萧詧的母亲龚宝林当众指责杜岸背主求荣。杜岸笑道:老婢教儿去杀叔叔,枉杀忠良罢了。萧詧见杜岸死不认错,不禁怒上心头,令人拔掉了杜岸的舌头。拿鞭将他劈头盖脸抽了一顿,大卸八块后用油炸了。杀了杜岸后,萧詧又将杜家满门抄斩。小孩们都做了预备监。

做完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萧詧还不解气。又命人将杜岸祖父的坟墓掘开,焚骨扬灰。把杜家人的头骨做成漆惋。

叛逃比敌人更可恨,但萧詧的做法委实过分。不过,佛说现世报,有因必有果,后来,杜家后人在建康挖了萧詧父昭明萧统的安宁陵,有样样焚骨扬灰,算是报了仇。

在这种情况下,萧詧已经同萧绎势同水火,他自忖以自己的实力肯定干不过萧绎,其他叔叔大爷们各怀鬼胎也不会有人帮自己说话,可自己绝不能坐以待毙,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派人到长安求援。

当然,请外援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开出的价码是请求以自己的地盘作为大魏附庸。

襄阳特使先到穰城接洽,西魏行台仆射、荆州刺史长孙俭很清楚这是朝廷向江南渗透的大好机会,但他熟悉江南的风土人情,知道萧詧甘心向南人一向痛恨的虏低头实在是逼不得已,特使此时到荆州,一定怀有刺探荆州动静的使命,他决定给特使一个下马威,让襄阳摸不清西魏的虚实。

长孙俭在荆州刺史府办公大厅摆上仪仗队,自己一身重甲端坐在大堂上,传襄阳特使以宾主礼入见,长孙俭相貌魁梧,声音亮如大钟,他一口鲜卑语,一旁有人帮特使翻译。

特使吓得汗流浃背,惶恐间不敢仰视。

等到天色已晚,长孙俭一身便服宴请使者,也不说鲜卑话了,改用汉话和颜悦色地向特使表达了朝廷的欢迎,克日送特使入京。

宇泰早有染指江南的意图,但顾忌多一直迟迟不敢有所行动,现在凭空掉下个馅饼,有了雍州这样强大的内应一切自然不同。

宇泰大喜过望,赶紧派东阁祭酒荣权出使襄阳,双方定下军事互助盟约。

为了经略汉水、沔水地区,宇泰以开府仪同司杨忠都督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坐镇穰城。

杨忠离开独孤信后,一追随宇泰擒窦泰、破沙苑、战河桥、战邙山,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立了不少功劳,有功必赏是宇泰的行事风格,杨忠此时已经加开府,授骠骑大将军。

宇泰欣赏杨忠的勇敢,对于这样一员虎将,他给了他足够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在王思政组织颍川保卫战的时候,蛮帅田柱清据险为乱,宇泰命杨忠率兵讨伐,杨忠漂亮地把问题解决了。

宇泰相信,杨忠是一个帅才,他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是宇泰放心将荆州的事交个杨忠的原因。

杨忠到任后,很快攻取了梁朝的齐兴郡和昌州,把西魏根据地推进到丹水以南。

萧詧虽然表面上对西魏称藩,内心尚有二心,对于这样一个盟友,杨忠不得不防。

为了让萧詧安心做附庸,杨忠在樊城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出动骑兵两千。在汉水沿岸更换旗帜转圈,萧詧在城楼观望。见西魏骑兵绵延不断,以为杨忠出动了万精骑。吓得再也不敢有想法了。

萧绎当然不能容忍萧詧的背叛,他任命柳仲礼为雍州刺史择机袭取襄阳。

柳仲礼留下别将夏侯强镇守司州,亲自率部抵达安陆。

安陆守柳勰举城投降,柳仲礼留长史马岫守城,率众一万奔竟陵。

竟陵的孙暠见柳司州亲自出马,他还真有点害怕,竟然将西魏镇守大将符贵当做将功折罪的筹码送给了柳仲礼,柳仲礼以手下大将王叔孙镇守竟陵。

柳仲礼坐镇竟陵,随时准备进攻襄阳。

萧詧吓坏了。赶紧派王妃王氏和世萧嶚到长安做人质,请求西魏即刻出兵相助。

宇泰没有像东魏高澄欺骗萧范一样欺负萧詧,接到萧詧的求救信后立即命杨忠和长孙俭救援襄阳。

杨忠带着权景宣部、泉仲遵部、王悦部等出发了,大军到下溠戍,马岫之西义阳守马伯符投降,杨忠以马伯符为向导向随郡进发。

随郡守桓和拒不投降,随郡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战事一时陷入僵局。

杨忠攻城受阻,心急如焚。所谓劳师袭远后勤不足是必然的,持久战咱打不起,而本次出兵的目标是柳仲礼,既然随郡不好打。大不了绕过去。

杨忠动了退兵撤围的心思后召集众将道我们此次出兵的目标是柳仲礼,不是随郡。似这般磨下去,恐怕劳而无功。不如弃和深入直取仲礼。仲礼若擒则桓和不攻自降。诸君意下如何?

杨忠说完后,帐内一片沉默。

忽然。有人高呼:元帅不可。

杨忠抬头,说话的是车骑大将军、仪同泉仲遵。

“泉仪同请讲。”

“末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