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咱们也该进入正题了(1/3)

这四人年纪相仿,都是二三十岁,却个个文采斐然,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参加科举。

四人因有共同的爱好而引以为友,并创建了兰亭诗会。

兰亭诗会,是北方士子们的心中圣地。和王家的诗会不同,兰亭诗会对各个阶层都开放,只要你有才,就能进入其中。

每年三月初的上巳节,在京郊外的凉山,才子们相聚一起,流觞曲水,吟诗作赋,交流文采。

诗会按部就班地开始举行。

先是一群婆子搬了四张桌案过来,紧随其后,是一行丫鬟,分别捧着笔墨纸砚等用具,在游廊的一侧布置妥当。

周媛她们几个就站在桌案后,等着诗会开始。

不多时,只听到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王二小姐抬头看了看天色,站起身来。

“诸位,时辰差不多了,咱们也该进入正题了。”

王二小姐环顾四周,见那些高门大户的小姐们纷纷朝自己聚拢,不由微微一笑。

“往年咱们女子诗会都是由我几位姑姑操办,今儿个我还是第一次独自操办诗会,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王二小姐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姿态谦然。

“今日之题,是由祖父所定,就在那游廊内,诸位小姐自行前去找寻,一个时辰之内将所作的诗句交由这四位姑娘。她们会将所有诗句重新誊写一遍,再由专人送到祖父那边。”

王美仪的祖父,是王老太师的长子,是南京国子监祭酒。虽表面上官位不如北监,但在士子眼中,南监的地位更高。显而易见,南监的祭酒,地位更加尊崇。

由他来担任此次诗会的评委,没有人会有异议。

一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些姑娘小姐们纷纷踏上游廊,仔细观察四周,寻找诗题。

今日的诗会不同以往,这个主意,是王美仪想出来的。

周媛看着这些千金小姐们由丫鬟们扶着在游廊内来来回回地走着,眼中难掩焦急之色,不由撇了撇嘴。

她得动作很轻微,却还是被王美仪看到了。

王美仪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左边有丫鬟打扇,右边有丫鬟捧茶。

“周姑娘可是有话想说?”王美仪轻声开口道。

周媛心中一凛,意识到这个地方容不得自己行将踏错一步,忙收敛心神,垂眸说道:“不敢。”

王美仪秀气的眉微微上挑:“周姑娘有话但说无妨,这里又无其他外人。”

周媛眼珠转了转,心想这或许是个表现的机会,若是能得到王家人的青眼,对日后科考也有助益。

念头思定,周媛壮起胆子开口道:“王二小姐有颗七窍玲珑之心,想以灯谜的方式将诗题藏于游廊内,这主意确实巧。我只是觉得,这有点偏离此次诗会的主题了。诗会最主要的不是作诗么?”

周媛的话,令王美仪心头一震。

这话,和祖父曾经教育她的话如出一辙。

原本王美仪是想借此机会,在那些豪门勋贵的千金小姐面前展示自己。她这次的婚事是太后亲赐,对方又是以才学闻名的才子,引起南北京城的瞩目。

若是能以此扬名,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方对王美仪的重视,也能加深王家在朝廷的影响。

可谁知,她当初提出这提议时,祖父却嗤之以鼻,最后是她求了祖母,才被允许在女子诗会弄出这一花样。

王美仪秀眉紧蹙,低头深思,不发一言。

周媛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对是错,心中十分忐忑。

时间就在这静默之中慢慢流逝,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时辰,不少小姐们找到了诗题,回到这边沉吟思索。

周媛打起精神,对着面前一身粉衣如同蝴蝶般的小姐笑道:“这位小姐可是已有腹稿?”

那位小姐巧笑嫣然,点了点头,拿起一支笔在周媛铺好的宣纸上书写起来。

周媛低头看着,待那位小姐写完,她立即在角落做好标记,将墨吹干,将宣纸卷起收好。

很快,又有一位小姐走到她这边,开始下笔写诗。

能被邀请来赴诗会的,都是小有名气的才女,在诗词造诣上自然不差,周媛看着这些人写的诗,心中不无感叹。

她虽然跟着林清霏学了诗词,但只学了个皮毛,和这些千金小姐相比,差得不止一点半点。

不过周媛并不觉得自卑,她的长处又不是作诗,对她人的优点,她一向秉着远远欣赏的态度。

就这样,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基本所有的小姐都已经写完了诗,一个个胸有成竹地站在一旁有说有笑。

周媛她们将所有的诗稿仔细誊写一遍,校对无误后,交给一位管事妈妈。

这位管事妈妈带着四个丫鬟,飞速赶往前院。

王美仪见人走远,心底松了口气,笑道:“这诗魁要等一会儿才会产生,诸位不妨随我去玲珑阁用膳。用完膳再去潇湘阁看戏。今儿个祖母可是特意请了百灵班,就等着诸位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