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从未有人见过其真面目(2/3)

没走几步,就听见赵延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元元,一起走。”

周媛四下一看,没有别人,遂放慢脚步,上了赵延年的牛车。

拉车的还是那头老牛。赵家前几年买了一头黑牛,分家时被赵家二房用了,这头老牛便归了大房。

这五年来,边疆的战事一直不断,偶有胜仗,但朝廷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败仗而归。据说这是因为皇帝不信任武王,不肯用武王的人马,偏起用外戚所致。百姓对此都怨声载道。

兰溪村今年回来不少人,却都是少胳膊断腿的伤残兵。

赵家没那么好运。回来的只有赵甲年的几样随身物品,以及朝廷发的几两体恤银。

赵甲年战死了。

而赵甲年战死的消息一传回来,赵乙年就闹着要分家。最后,赵婆子把好田分给了赵乙年,房子分给了赵丙年,留给赵延年一家的,只有那几两银子和一头老牛。

赵延年倒也硬气,没有吵闹,带着娘和妹妹在县里租了间小院,和赵家老宅那边断了来往。

周媛早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独居的小院,平时就她和玲珊两个人住。原本周媛是想将周老婆子和周显瑞都接来一起住,但周老婆子不愿离开村子,周显瑞则担心地里的庄稼,都没有同意。

小院位于城西,距离周家铺子不远,独门独户,院门口种着一棵桂树,每到深秋时节,丹桂飘香,传出处极远。

赵延年先将周媛送回了家,再从周家铺子接上妹妹赵延萍回赵家。

周家铺子的生意几年来一直很好,周媛从商行进的货,价格便宜许多,买的人自然就多。

铺子稳定下来后,周老婆子带着刘氏,又雇了几个村里的妇人一起做酱料和酱菜。为此,周媛花了些钱在周家的房子旁盖了一个作坊。

周显瑞每日就和周显华去地里忙活。

这几年周家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地,一半种花生,一半种大豆。周媛打算再买几亩水田,田多不愁,等过两年可以租给别人种,自家只需要坐等收租子就可。

周媛将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周家的发达,使得兰溪村的村民对周家的态度也逐渐变了。

周媛走进小院,就见玲珊正和一个男子说话。

见到那男子,周媛顿时惊喜地跑了过去。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远文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周媛的头,笑容灿烂地说:“元元又长高不少啊!”

周媛嘻嘻一笑:“看这样子,乡试结果应该不错。”

这五年来,周远文卯足了劲苦读,就连衙门的差事都辞了。去年时,周远文成功考取了秀才,成为周家第一个有功名在身的人。

今年的乡试,周远文信心十足。

乡试又叫秋闱,每三年一次,考中之后便是举人了。有了举人功名,才可以继续进行会试。

会试之后则是殿试,殿试通过后会依名次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周媛拉着周远文进了正屋,不断问着关于乡试的各种问题。

乡试是在宁波府举行,周远文是和以前的同窗一块儿赴考,兰溪村的吴修博也一同前去。

周远文已经二十二岁了,却还未定亲。

原本周远文读书的私塾先生很看好他,想将女儿嫁给他。但周远文几年未考出任何功名,那小姐等不下去,前两年嫁了。

周老婆子不知催了多少回,周远文都不放在心上。

“明天我要回村一趟,要一块儿吗?”周媛问道。

周远文点了点头,他许久没有回村了,是该回去看看。

周媛留了周远文吃晚饭,兄妹俩相谈许久,直至夜色深了,周远文才离去。

周媛送走周远文,伸了个懒腰,准备回房睡觉,转身时却看到玲珊望着门口的方向出神。

“玲珊?玲珊!”

周媛叫了几声,玲珊才回过神,脸上倏地浮现两道红晕。

“你怎么了?”周媛关切地问道。

玲珊随口说了两句“没事”,就跑回了自己房间。

周媛一脸疑惑不解,看着她背影消失在房门后,站在原地半晌,突然醒悟过来。

“这玲珊,该不会是看上了吧?”

这念头一起,许多平日被她忽略的事一下子冒了出来。

说起来,玲珊和周远文年纪相仿,平时接触得多,对周远文倾心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是不知道周远文怎么想的。

周媛眼珠子转了转,打算找个机会好好问问。

第二日,周媛租了牛车,带着玲珊,和周显兆、周远文父子俩一起回了兰溪村。

村子变化不大,最明显的就是村子里男人、女人和小孩们,都有了不同的去处。

男人们自是下田下地,孩童们去村学,而妇人们不少都去了周家作坊干活。

前些年朝廷强行征兵,使得家家户户少了壮劳力,不少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