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共国】(2/3)

多都处理不当,所以酿成了很多家庭惨剧和人伦悲剧,作为有知识的人,无论是为人子还是为人长,一定要多注意。

庄公进城,听说弟弟被自杀了,抱着尸体放声大哭说:“我的傻弟弟啊,哥哥就是被你逼不过,只不过是要轻轻的教训教训你,你为什么就想不开非得走绝路呢?!。”哭的很是悲哀,虽然是作秀,但也有一定的真情在里面。

军士整理太叔物品,国母的书信赫然也在,望着弟弟的尸体,庄公心中郁闷万分,加上太叔那封造反的回信,庄公派人送回国都交给祭足,由祭足还给太后,安排的多有条理。太后又是悲痛又是羞愧,一切虚无的妄想都化作泡影了,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不知她还会选择怎样做呢?

庄公心中的滋味是可以想见的,郁闷之余实在是不愿意再见到母亲了,命人把母亲送到颖地安养,传给母亲一句话:“不至黄泉永不相见。”就是母子此生不再相见死后再说拉。

这一段乃是《春秋》中名篇,语为‘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里最著名一例尔虞我诈的权谋事件,并且是母子离间、骨肉相残,郑庄公的老谋深算,心狠手辣,收发自如都不愧引领了一代风气之先,自此以后,江湖险恶,波诡云谲;尔虞我诈,大家玩的水起风生。

这一年是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

注:叔段结局还存在另一种说法:太叔段逃奔共国后,郑庄公没有再追究。太叔段漂泊在外,十六年后,杀太叔段于隰(xi)城,终年49周岁。

《竹书纪年》、《谷梁传》、《公羊传》皆记载为郑伯杀段;《史记》从《左传》,记载为太叔逃奔共国。

?郑庄公送走了母亲,过后心里十分难过,深悔一时冲动做了过分的事,可是誓言已经发下,不能违背,就命人修建了一个高大的土台,每当想念妈妈时他就登上土台向颖地方向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夯土台称为望母台,此台至今还有遗迹,在新郑洧水(也叫双洎河)南岸。(注:洧wei洎ji)

颖地有个负责丈量边界、勘察土地的小官,叫颖考叔,人品特别好,正直无私,孝顺父母,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他知道了庄公把母亲安置到颖地这件事情后说:“尽管做母亲的没能很好的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也没能很好的履行母亲的职责,可是做儿子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不尽儿子的职责,就不好好的做一个孝顺孩子。国君这样做,是不对的,有伤风化,不合人伦。”颖考叔决定进谏。

能够让一个基层小官随时都能够得到进谏机会的国君,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国君。

颖考叔搞到几只猫头鹰,装在笼子里,拎着就进首都了,要求面见庄公:我要献野味。庄公亲切的接见了他。一直到清朝末年封建社会结束乃至民国,其实见领导都是不难的,古代一般衙门口都有个鼓,鼓一响,三更半夜的大老爷也得起来理事。规矩就是规矩,千百年传下来的,改不了。后来官场的一些臭毛病大家都知道,硬惯出来的。孩子骂亲爹,纯粹是活人惯的。

庄公看见颖考叔拎着的鸟笼子,就问:“你拎的那个是什么鸟啊?”

颖考叔说:“回主公,这可不是好鸟,它叫猫头鹰。这种鸟很奇怪,它能看见细小的东西可却看不见巨大的物体;它白天象瞎子一样,连泰山那样大的物体都看不清,可是到晚上它就很厉害,飞翔在空中,地上有根针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它依靠妈妈的喂养才能长大,可是它一长大了就把它的妈妈吃掉。这是不孝顺的鸟,因此人们都扑杀它、吃它。”

庄公听考叔说完也不知怎的,手有点没地放,只是嘿嘿笑,笑的真象崔永元了,跟哭似的。

正巧这时服务员进来说开饭了,庄公说:“考啊,来一起吃点吧。”这领导不错哈,你拐着弯骂他他还请你吃饭,换现在,早人间蒸发你了。

饭桌上有一道烤全羊,颖考叔也不吃饭,就一片一片往下削,削下来都放一块布上,包起来藏怀里了。庄公奇怪,也不怪罪考叔,就问:“考啊,你怎么不好好吃饭啊,你那是做什么呢?”

颖考叔连忙谢罪,说:“主公啊,请您原谅我的不礼貌。小人家里穷,母亲岁数大了,受了一辈子苦,从来没吃过羊肉,所以我也不敢自己先吃。我想带点回去给母亲做肉粥,让她老人家也沾沾主公您的恩德,肯定能长命百岁。”?

庄公说:“考,你真是孝子啊。”说完,放下筷子,闷闷无语,长吁短叹。

颖考叔连忙谢罪说:“主公饶恕罪臣,不知罪臣哪里说错了惹您叹息?”

庄公说:“哎,不干你事儿。”

于是郑庄公便把母亲与弟弟太叔段合谋反叛,以及送母亲去颖,设下‘不见黄泉不相见’的誓言等等诸事都对颖考叔说一遍,一边说一边叹息,对设的誓言非常后悔,现在想见母亲又不敢违背誓言。

颖考叔干吗来的,心中早有主张。

考叔说:“主公啊,您想念母亲,您的母亲肯定也想念您啊,她老人家就您这一个儿子了,你也就这一个妈妈,弄成这样,实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