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大幕】(2/2)

乘,就派了间谍,携带重金去贿赂赵国的朝中大佬,散布谣言说:“秦人独独畏惧马服君之子赵括。至于廉颇,太容易对付了,而且这老头儿就要投降了。”

这其实是并不高明的反间计,但是针对愚蠢的人、浮躁的人、急功近利的人,就是一条好计策。

赵孝成王早就指责廉颇“怯战”,听到这个流言,更是疑心大起,决定让赵奢的儿子赵括去换下廉颇。

此时已因病离休的蔺相如,不同意换将,他捎话给赵王说:“大王要是仅仅凭名气就任命赵括,那不是胡来么?赵括徒然读了他老爹的许多兵书,但不知应变呐!”赵王不听劝谏,随即就将任命书发下。

这个赵括,不仅在当时名气大,到后世名气就更大了。连当代的小学生都知道,他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始作俑者。

赵括自从幼时就跟着老爹学兵法,喜好谈论军事理论,以为天下没谁可以比。他经常与老爹赵奢谈论军事,赵奢竟然说不过他。

但是赵奢对儿子的评价并不高,赵括的母亲曾经问其故,赵奢说:“用兵,是涉足死地也,而赵括小子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则罢,若用他为将,能让赵军大败的就是这个赵括!”

等到赵括领命即将出发时,他母亲向赵王上书说:“赵括不可为将。”

赵王把老太太召来,问其故。赵母说:“以前他老爹为将,曾亲自捧着饭碗给伤兵喂食,有十几例;跟军士交朋友的,有上百例。大王及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全都给了军吏与士大夫。老头子受命之日,就不再问家事了。可如今赵括呐,一旦为将,就不知道有多威风了,上朝时,军吏没有敢仰视他的。大王所赐的金帛,都拿回家去藏好,每天都去看地看房子,见到好的就买。大王您说,他啥地方像他父亲?父子太不同了,愿大王不要派他去。”

赵孝成王求胜心切,不想再听唠叨,就说:“您一边歇着吧,吾意已决。”

赵括的母亲只好说:“大王要是非派他去不可,那么,即使他不称职(打了败仗),我这老婆子可以不受株连吗?”

赵王一口答应下来:“行行行。”?

就这样,廉颇不得已,从他坚守了三年的岗位上撤了下来(前文表述有不妥,应是“廉颇到长平驻守共计三年”),让位于“儿童团员”。

儿童团员一到,立刻更换军吏,撤除壁垒,准备出城作战。

秦昭襄王接到赵括已取代廉颇的情报之后,就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要吃掉这个来找死的赵氏小儿。秦王还传令全军:“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是天下闻名的战将,秦国保守这个秘密,就是要让赵括轻敌,然后突然亮相,在心理上予敌以致命一击。

约在当年的八月初,两军决战爆发。

赵括果然轻敌,指挥一部赵军贸然出击。秦军刚一接战就按计划佯败,诱敌深入。当冲锋的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前时,事情就不那么顺了,壁垒里秦军防守森严,赵军攻不进去。

就在赵军狂追秦军的同时,白起早已派出两支奇兵,在两翼伺机而动。

赵军受阻于秦军大营的壁垒前,正欲猛扑,忽见秦军壁垒里竖起帅旗一面,正是神将白起!

赵军将士大惊,正在疑惑间,忽见有人大喝一声冲出营垒,果真是白起将军来了。

赵军顿时斗志全无,正欲撤退,却有两万五千秦军奇兵呐喊杀出,切入了赵军的背后;又有一军五千骑,把赵军壁垒团团围住。这样,赵军就被一切为二,连粮道也被阻断了。

秦军为主赵军后,派出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转眼间就陷入了危急境地,几次突围,皆无成效,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援兵。

昭襄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切断,知道秦国百年不遇的机会到了,便亲临河内(今河南泌阳)督战,赐给全民爵一级,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丁从军,悉数派往长平,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增援粮草。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