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利益集团】(2/2)

。”

又是这个蔺相如!秦昭襄王大怒,不答应;但蔺相如上前,捧起瓦盆,跪请秦王。

秦王还是不肯敲瓦盆。蔺相如遂厉声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也就是说,你若不敲一下,我就当场死给你看(当然你也别想活着)!

会场一片哗然。

大秦开国至今,还从来没有这等事!秦王的左右侍卫纷纷拔刀,涌上来要砍蔺相如。

蔺相如怒睁圆眼,喝叱众侍卫,侍卫皆被吓退。

秦昭襄王能震慑天下,但此时无异于人质,他知道蔺相如这个疯子什么事都能干出来,还是不要冒险为好,于是满脸不快,勉强敲了一下瓦盆。

蔺相如立刻满面春风,环顾四周,召赵国御史上来,命令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敲瓦盆。”

秦之群臣见君王遭此羞辱,都不甘心,于是建议:“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寸步不让,高声道:“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祝寿。”

秦昭襄王一直喝到酒宴散席,一点赵国的便宜也没占到,想把赵惠文王当楚怀王那样处理了吧,又明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所以最终也没敢动。

昭襄王毕竟不是莽夫,没忘了“渑池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虽被蔺相如羞辱了一回,但还是忍了,反而主动提出,要送自己的孙子,也就是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入质于赵国,以示对赵之诚意。

这位王孙异人,确乎异于常人,他之入赵,后面就要引发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渑池会。蔺相如忠勇可嘉,维护了赵国的面子,但他的匹夫之勇也大有问题——两国交往,切忌在交际场上逞口舌之快。大国最终制胜的法宝,是在于合纵连横的长远战略,你羞辱了人家,人家哪能无动于衷,定会要你用血流成河来偿还。

渑池会,虽有喜剧效果,但秦毕竟按照原计划达到了目的,安抚住了赵国,卸掉了后顾之忧,终于顺利拿下楚国的郢都。

九年之后,秦国已经基本制服了楚国,掉过头来,才来与赵国算这笔账。

两国积怨已久,终因一事不合,爆发了著名的“阕与之战”。那还是在早先,秦国攻赵,拔取蔺、离石、祁三地,突入了现今的山西腹地,斩杀甚多。赵惠文王无法,只得求和,送公子郚入秦为质,又请求以焦、黎、牛狐三城,换回上述失陷的三地。

秦答应了,归还了三地。可是赵惠文王也学会了秦的诈术,通知昭襄王说;“蔺、离石、祁远离赵地,而靠近贵国,是先王和先臣的功劳,才有可能归于赵。我的才能就不行了,连社稷都不保,怎么能保住这三地?所谓换地,都是我手下几个不听话的大臣干的,我也管不了他们。”

这等于是公开决裂。昭襄王大怒,在执政三十七年那年,派胡伤率军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西),拟拿下阏与后,就一鼓作气攻邯郸,把赵国废了算了。

赵国毁约,涮了秦国一道,秦出兵是名正言顺,士气很壮。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秦军抵达阏与后,赵惠文王也觉得这事不好收场,急召大臣商议。他先问廉颇:“可救不?”

廉颇说:“那个地方,路远,地形狭小,难救。”

惠文王又召名将乐乘来问,回答跟廉颇一样。

最后叫来了赵奢。赵奢的胆略,在前二人之上,他说:“那地方确是路远地狭,但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好,要的就是这种胆气!惠文王立刻授予赵奢虎符(调兵牌),让他提兵去迎战秦军。

哪想到,赵奢带兵离开邯郸才30余里,看看离阏与还有百里,就命大军扎营,不再动了,还下令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了许多屏障。

这一驻扎,就呆了28天,纹丝没动。

在阏与那一面,秦军是赶了两千多里地来的,人困马乏,粮草也不多,急于寻找战机。见赵军居然龟缩起来了,就试图把赵军主力引出来。于是派出一支人马,自阏与开拔,直扑邯郸方向,围住了离邯郸不远的武安城。

秦军的打算,是要围点打援,把赵军调出来,再与之决战。

但赵奢就是不动,整天帘幕垂下,不知道在干什么,还放出话来:“谁敢跟我谈军事,斩!”

军中有一小军官坐不住了,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并且下令再次增筑营垒。

赵奢是赵国宗室,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啊,难道这是要卖国?

不大正常。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