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西表岛之疟祸、美景(1)(2/2)

出入山林,对疟疾的一些症状和治疗倒是涉猎了一些,听到林君霞所说的症状,林俊雄便确定了无疑应该是疟疾。

向茂林惊讶地问道:“什么是疟疾啊?传染病?”

林俊雄解释道:“疟疾是一种带疟原虫融入血液中引起的,主要是通过一种叫按蚊的蚊虫叮咬为媒介传播,而在西表岛的原始森林里传播的按蚊应该是大劣按蚊。如果不及时控制,这种大劣按蚊会让更多的人感染上疟疾。”

“这....这.....这可怎么办啊,这里又没有那些好的药材。”向茂林悲呼道。

“向医师不用担心,中国传统中医学将疟疾分为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劳疟五种。并有相应的治疗缓解方法。”

“哦,那太好了,还请小友告知,向家上下无不感激啊。”向宗明听到情况严重,本来忧虑不已,在听到林俊雄的话后眼里有了亮色,诚挚地向他恳求着。

“大家不必如此,俊雄定当知无不言。正疟症状的主要症状为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治疗方法是柴胡截疟饮化裁:柴胡、半夏、常山、红参、草果、大枣、黄芩、生姜、槟榔。若

若表实少汗而恶寒重者,加桂枝、防风、羌活以解表发汗;口干欲饮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湿热偏盛,胸脘满闷,可去人参,加苍术、厚朴、青皮以理气化湿。”

“温疟症状的主要症状是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烦疼,口渴引饮,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为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知母、桂枝、柴胡、青蒿、生地黄、麦冬、太子参、甘草。若热多寒少,气短胸闷,汗多,无骨节烦疼者为热盛而津气耗伤,可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津伤较甚,酌加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寒疟症状的主要症状是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胁痞满,神疲肢倦。苔白腻,脉弦迟。治疗方法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七宝截疟饮:柴胡、桂枝、厚朴、干姜、炙甘草、陈皮、瓜蒌根、牡蛎、黄芩、草果、常山、槟榔。若汗出不畅者去牡蛎;寒湿内盛,胸脘痞闷者加青皮;泛吐痰涎者加蜀漆、附子以温散寒痰。”

“瘴疟中热瘴症状: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肢体疼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治疗方法为清瘴汤加减:青蒿、玉竹、茯苓、生地黄、柴胡、半夏、知母、陈皮、竹茹、黄芩、黄连、枳实、常山、益元散。冷瘴症状:寒甚热微,或恶寒战栗,不发热,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治疗方法为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厚朴、半夏、槟榔、陈皮、石菖蒲、草果、鲜荷叶。”

“劳疟症状主要症状为寒热时作,倦怠无力,食少,自汗,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胁下痞块。舌质淡,脉细无力。治疗方法为何人饮加减:何首乌、当归、白术、红参、大枣、生姜、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地黄。或用补中益气汤,在疟发之时,加青蒿、常山祛邪截疟。此外,久疟不愈,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左胁之下,形成痞块,治宜软坚散结,祛瘀化痰,方用鳖甲煎丸。”

“另外在中国民间常用单方验方,如马鞭草1-2两浓煎服;独头大蒜捣烂敷内关;酒炒常山、槟榔、草果仁煎服等。均为发作前23小时应用。”

听到林俊雄如此详细地说着各种症状和治疗方法,向茂林连声赞道:“唐土文明,博大精深,果不愧为我琉球曾经的母国啊。”

林君霞用惊奇的眼神似乎是要询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林俊雄悄悄地在他耳边说是在茂山灵岩庙圆觉大师收集了很多书,他那时养病看书学的。

林君霞轻轻依偎着自己的男人,心里无比骄傲。

....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