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节(2/3)
多了,还真只是这一处最好』想到这紫竹菀田垄成片,山林葱翠,百姓衣食丰足,相较其他的州县,这里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看着宇六郎一派温和、随意的涅,好似这话仅只是感叹感叹,并未有别的心思,这更让柳宗明心疑不定,惴惴不安起来。
仲孙昰这时也接着说道:“柳家这处宅子也好,风景秀美、湖光山色别有韵味。竟是比京都公、候、伯府的宅院都要华美些。”
柳宗明更是吓出汗来←想不明白,怎么才一见面便说到这上面来了。当下也顾不上多想,连忙赔笑说道:“这处地基,是先祖圣仁皇帝赐给我柳家先祖封地的一角∏时紫竹菀的耕地少,先祖不忍再占用良地,便选在这处♀一处原本是片荒草地,满是污塘、沼泽,实不益居住,我柳家先祖便在这荒草地上花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不知填了多少车土、垒了多少方大石,才略略有了点样子,建成了这座园子。公子现在所看见的,都是历经柳家历代先辈的苦心营建,才成就这样的规模。”
圣仁皇帝,是莫也国的第十一位皇帝≮位三十九年,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治世明君。当今年仅十岁的明玄帝,是圣仁皇帝的第九代玄孙。
柳家先祖柳鉴,曾任圣仁帝春宫(太子东宫)右赞善(从六品,伴读),后官拜江南布政使,及六部尚书等要职′未能进入内阁,却很得圣仁皇帝的信任,与其私交甚密。
当柳鉴年老致仕回乡时,圣仁帝特赐紫菱州辖下紫竹菀一地为其养老♀在当时曾引得举国上下一片哗然,直说柳鉴非卿非候,即无战功,亦无出众的政绩,皇帝这样厚赏一个平凡、且普通的致仕官员有些太过了。不论朝中大员怎么劝谏,圣仁帝罕见的独断专行,柳鉴也心安理得的笑纳了≮人虽不明白其中因由,不过看皇帝这样厚待柳鉴,都乖觉的闭上了嘴。
柳家本应船仗水势、火仗风势,风光无限好时,反到迅速沉寂下去。归隐的,安心在家填土,造房子;做官的,在朝中仍任原职,即不特立独行,也不乖张行事』时之间让所有人都摸不清头脑,不知这一君一臣玩的是什么花样。
当时的紫菱州人口不多,紫竹菀更是人烟稀少,多荒山、野地,河流、湖泊,平坦的土地和成熟的耕地更是少得可怜▲鉴不忍占用良田、耕地,特意选了个紫竹菀地处偏僻,又最恶山烂地的一块地方,带领柳家子孙徒手开荒、填土,硬是拼着人力,将这片地方整理得成了个涅。
圣仁帝感念柳鉴的一片仁爱、护民之心,将其三个年长的孙子招入朝中任职;又赐御笔亲提的三幅牌匾,悬于柳家中堂之上,万两白银以做柳家建屋之资。
柳鉴寿终之时,曾留下遗言:家中长子、独子不得入朝为官,长房不得入朝为官等语∏以现今,柳家子嗣中在朝为官着,仅只京城幺房的九老爷柳承汉、十二老爷柳承恩、十四老爷柳承寿三个在朝中任职,五老爷做为幺房的长子,便在家中管理庶务,孝敬柳继光和母亲沈氏,及教养家中的一众小辈们。
后圣仁帝之孙孝贤帝登基后,觉得柳家并不曾为朝廷建立过传世之功勋,不配得享这样的恩赐。便把紫竹菀一分为三,将另两处地方设为北菀乡、西菀乡◎尊圣仁帝,仍给柳家濒下来原属封地的五分之三、贤帝为安抚柳家,将京中内城一处宅子赐与柳家,还亲笔御赐“忠杰名仕”的牌匾。
柳家后来虽渐渐地远离皇权,不如圣仁帝时期昌盛,但在莫也国世家大族之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有着很高的声望。比靠与皇族联姻、迅速窜升上来原商贾出身的仲孙家,在世族之中的地位和名望要高许多。
仲孙家一百年前还仅是卞州一巨豪富贾,因将女儿送与越王的连襟卞州剌使刘合做妾,与越王搭上线。后又通过越王拿到内庭火烛的专造权,继而又得到柴炭、竹子等小而不显的专营权”到先帝初登基时,仲孙家将一个女儿送入内宫之中后,几经挣扎,终于母凭子贵坐上后位。不想不过十年时间,先帝与太子相继去世,她成了自太上皇太后之后的第一人。今上加封仲孙太后的嫡亲兄长为一等寿安候,封其长子仲孙劢为二等永平候,又将先帝最小的女儿,年仅十一岁的升平公主许给仲孙昰为妻』时间,仲孙家的地位,立时变得尊贵起来。
只是,自古士、农、工、商,士为上品,商为下品∏怕仲孙家依仗着仲孙太后的势力,提升了自家的地位,可在那些士家大族中间,仍旧被排挤在外,备受轻视。
这不仅体现在政治集团势力的凝聚上,更体现在政治利益的分配上,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联姻奠定的基础,若是没有这一层紧密的关系,那一切都是空谈。
世家大族之间,只会在与自已的家族地位对等的家族中,挑选合适的儿女亲家,不会自降身份,寻那些靠旁门左道发家的家族联姻≠孙家现在就是如此』等的士家大族,看不上仲孙家的儿女,而差一些的,仲孙家又看不上,这就形成了个怪圈°看得上的人,人看不上你,看得上你的,你又嫌弃人家。
仲孙昰有四十七个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其中与士家联姻的,不过五人,还都是一些小士家,根本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