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必须是,也只能是(九).(3/3)

再到现在,黄柯指责赵俊臣自从脱困归来之后就出手太轻、太缓、太被动,没有给予李泽荷等人更多支持……这同样是源于赵俊臣的私心作祟,因为赵俊臣同样不想让李泽荷摘桃子,认为这种拉拢同盟、打压异己、收买军心等等这些事情,应该交由自己来做,所以才会减少了对李泽荷等人的支持力度。

类似事情,已经连续发生好几次了,也许未来还会持续发生——赵俊臣已经把教训记在了心里,但他却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毕竟,“私心”二字,很难彻底摒弃,总是如影随形,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是收敛了复杂心态,只是起身向黄柯拱手致谢,诚恳道:“多谢黄大人的赐教,听君一席话,犹如拨开迷雾之豁然,本阁心中的不解与迟疑,亦是一扫而空!若不是黄大人的直言不讳,本阁或许还要等很久才能察觉到自己的错漏,但那时候恐怕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此之前,黄柯并未见过赵俊臣,只是私下使用密信手段相互联系了两次。

所以,黄柯还以为赵俊臣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一举扭转辽东镇尾大不掉的情况,却还没有重视赵俊臣意欲插手辽东兵权的野心;

对于赵俊臣的种种失策之处,也认为是赵俊臣临时起意的计划终究是不够周密、对于辽东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够了解的缘故,自然是情有可原,却还没有察觉到其中的私心作祟。

黄柯本人则是出于一片公心,这些年来一直都想要设法扭转辽东之地的顽疾,所以他现在只把赵俊臣视作是自己的同志。

见到赵俊臣的诚恳致谢,黄柯对赵俊臣也是好感再次加深,连忙起身还礼道:“赵阁臣言重了,您只是初来辽东、不了解详细情况罢了!而下官在辽东境内已是任职三年有余,为了扭转辽东镇的尾大不掉局面也是朝思夜想,自然是心中稍有所得,若是这些心得能助赵阁臣一臂之力,就是下官的最大荣幸!”

赵俊臣坐回原处后,笑道:“你过谦了,你刚刚才赶到这里,不久前才知晓了具体情况,就能分析出这般多的情况,这般才智放在满朝文武之中也算是拔尖了!

这样看来,本阁这次设法把你拉入局中,还真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若是想要扭转本阁的种种失误,你接下来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

你现在负责调查李泽荷的遇刺之事,在辽东镇各方势力眼里,你也是态度中立之辈,本阁见到你之后,原本还想要向你叮嘱一些紧要事项、引导你的调查方向,但现在看来……接下来究竟应该如何调查,你已是心中早有定案了吧?”

黄柯毫无犹豫的点头道:“关于李泽荷的遇刺之事,不论它与史城究竟是否有关系,为了朝廷之大局、江山之稳固,幕后真凶必须是、也只能是史城!

唯有如此,才能促成李泽荷一派与西门盛一派的再次平衡,赵阁臣您也才能有机会掌控辽东局势、拨乱反正!”

赵俊臣也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本阁估算着,最迟再有两三天时间,西门盛所传召的各路援军就会陆续抵达,你能赶在这些援军抵达之前定案吗?必须是证据确凿,要让史城辨无可辩、也要让西门盛无话可说才行!”

黄柯依然是毫无犹豫,道:“史城本来就是嫌疑极重,下官只要稍稍动些手脚,就能让这件事情盖棺定论!”

*

接下来,黄柯与赵俊臣又谈了许多事情,涉及到了辽东地区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交谈,赵俊臣的许多想法也愈发清晰了起来。

然后,眼看时间已是不早,若是黄柯在赵俊臣这里停留更长时间,说不定就会引起西门盛的更多猜疑,所以黄柯就及时告退离开了。

而赵俊臣则是亲自起身、把黄柯送到帐外,看着黄柯快步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缓急、轻重、进退……黄柯所言确实有道理……接下来,还有两三天缓冲时间,就按两天来算……我的许多手法,都必须要改变一下了!”

说话间,赵俊臣已是转身返回帐内,然后大声宣布道:“姜泉,派人通知辽东镇的五位参将,让他们一个时辰之后来见本阁,本阁有事情要与他们商议!”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姜泉稍稍一愣后,问道:“只召唤五位参将?李世杰与史城那两位千户要不要召唤?”

赵俊臣摇头道:“不必,本阁要谈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不过,趁着这些参将与本阁见面的机会,你可以暗中与李世杰接触一下……”

……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