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农电改造(2/4)

电厂拉一条220伏的线路,沿线大家都要用电,输送能力肯定就不够,也就比目前的情况好不了多少,所以必须将380伏的线路拉到各村,然后安装变压器,就能够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和抗旱用电了。还要安装一条从发电厂或电网到乡镇的200伏的线路,这jiu shi 为了以后着想了。村镇要发展企业,电力可是个大问题,没有电,只能是手工作坊了。”

午阳说:“我们自治县的铜矿,使用的28000伏的线路。是从发电厂接过去的。能不能在他们那里接线。省下一些钱呢?”

“记,不行的,他们自己还不够用,正在申请接第二条线路呢。即使他们同意,我们买一个变压器,也要花80万,比买从200伏变压到220伏的,贵了70万呢。”

钟兰说:“其斌市长。如果我们按您刚才说的改造升级了,能够保障多长时间内,我市的农村,不会发生电荒呢?”

朱其斌说:“改造后的情况,居民家家户户所有家电齐全,跟抽水机同时使用,都完全没有问题。但企业的发展,jiu shi 一个没底的事情。像这两年这么发展,可能线路刚刚建好,电力马上又不够了。”

“那能不能建高压一些的?”

“我刚才说了。一个变压器就贵70万,我们这么多乡镇。变压器加上电杆、电线,可能得增加一个亿了,况且建好了不一定都能用上呢。”

钟兰说:“我认为,宁可建好了不用,也不能因为电力的问题,阻碍了生产的发展。记,您说呢?”

“我觉得zh g 意见是对的,但是也必须ka lu 到财政的支付能力。我认为是这样比较好,我们这次将超高压线路接到各县城,以后谁需要用电了,再去接就容易了。企业用电,是要支付线路费用的,这些资金可以收回来一部分,财政负担不会太吃力。再说了,国家对农电网改造,还是有资金扶持的,也不是都花财政的钱。”

朱其斌说:“记,国家的扶持资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位呢。”

“你打报告去要呀。”

朱其斌说:“行,我去讨要去。午阳记,钟兰记,zh g 事情就这么定了吧?”

午阳说:“定了,你组织实施吧。还有没有事?没事散会。明天我就下去了,有事电话联系。”

大家都起身,钟兰跟李桂和走了,朱其斌留下来,笑笑说:“我还有一点小事呢。”

“什么事,刚才不能说?”

“不能说。大哥,是这样的,我们改造农电网,不是需要很多电杆嘛,得找人生产呀。”

午阳摆摆手,“这样的事情我不管,你安排人去采购jiu shi 了。”

“现在从你老家来了一个人,他可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的电杆,想揽下这笔生意呢。”

“行啊,你觉得可以就定下来,只要保障质量jiu shi 了。”

朱其斌笑笑说:“这其中牵扯到经济利益呢。”

“总共才5亿,你不会想咬一口吧?”

“我没有zh g 想法,可别人有呢。如果想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你出面好一些,也可能节省不少成本呢。”

“好啊,能节省成本,我就出面好了。”

“我叫他们来你办公室吧。”说完就打电话。

很快,田志和就通报说:“记,黎友阳求见。”

午阳看向朱其斌,朱其斌马上说:“请他进来。”

黎友阳是个30来岁的汉子,个子单瘦,身高70厘米zu yu ,进门就笑着打招呼,“黎记好,朱市长好。”

午阳和朱其斌都没有起身,也没有安排田志和倒茶,指了指沙发,“坐吧。你叫黎又阳,也是阳字辈?”

“是的。记,我们是刚刚出五服的xig di 呢。”

午阳说:“我没有回过黎塘,不知道这些事情。你家里也是黎塘的吗?黎志阳他们没有带你出来做事?”

黎又阳说:“我老爷爷和你老爷爷是亲xig di ,他年轻时就从黎塘搬出来了,他考取了举人,做了小官,后来在距黎塘20里路的地方安了家。后来著名的黎氏八骏jiu shi 我老爷爷的儿子。”

午阳说:“易河黎氏八骏我知道,听说他们八xig di ,个个都是名扬一时的大家,有音乐家、画家、教育家、桥梁专家、建筑专家等,你太爷爷是什么家?”

“jiu shi 教育家了。他曾经在很多名校当过教授,也带出来很多成名成家的学生,可自己还是一贫如洗。全国解放时,其他七骏的家人或去了国外,或到了台湾、香港。只有我太爷爷这一门。全部留在国内。都当了教师。”

“你以前也当过教师?”

“对。我们家里,爷爷奶奶、父母、叔伯,都是教师,算上我们这一辈,有0多人当教师,似乎我们家人就只能从事zh g 行业了。我博士毕业两年,还是个讲师,可我实在不想待下去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