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考古?盗掘?(2/4)

“不知道,是存放在两头的小舱里面,就是不知道中间的大舱是不是还有。这种青色的瓷器稍微多一些,潜水员已经发现了两个中等舱里面都是。”

“大侠,你知道这是什么瓷器吗?”

“我不知道,你让我上哪里知道这些玩意呀。”

“我也是上次你告诉我要打捞沉船后,在网上看到的。这种瓷器叫卵白釉瓷器,是定窑出产的,一般作为贵族使用的瓷器。其中最高档次的是‘太禧’,是皇家祭祀用的。稍次一点的,是皇家和大臣家用的,叫‘枢府’,不过我们肯定在船上是找不到的。元代大量烧制这种瓷器,作为出口瓷,取得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相当大的比重。”

大侠说:“如此说来。这些东西是不值钱了?”

午阳笑道:“怎么会不值钱?当时就值钱,现在过了800年,就更值钱了。你看看这些器形,不管是梅瓶还是酒壶,造型多漂亮。大侠,这种青花瓷多不多?”

大侠说:“这就是青花瓷呀?我看到跟我奶奶收藏霉干菜和白辣椒的瓷墰差不多,我还嫌它们太占地方了呢,正庆幸它们不多,没想到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花瓷啊。潜水员说沉船里面还有一些已经破损了的。没有拿上来,我等会安排他们都将其拿上来。”

午阳说:“大侠,这艘沉船已经800年了,里面什么东西都是宝贝,都必须拿上来。你说这几样东西都不多,那最多的。就是这些黑陶了?”

“对,这些东西可是多得不得了,几个大舱都是这种玩意。午阳。这种黑陶值钱吗?”

“以前没有发现出水的黑陶,只有出土的。这种碗大概在10万人民币左右,这种陶罐,在50万到100万之间,就看买卖双方的情况了。出水的肯定比出土的价格便宜一些,再一个,就是东西多了,价格也就上不去了。”

大侠笑道:“管他上得去上不去,反正你也不会卖掉。午阳,这些东西太多了。也难找地方存放呀。”

“你估计有多少?”

“如果船上一半的空间装货物,应该在20万件左右,如果再多。最多也就是30万件,不可能再多了,再多就没地方住人,储存淡水和食物了。”

“听其自然吧,有了东西,总是会有地方存放的。大侠,你购买那些小船,是准备直接运回渌江吧?”

“对啊,咱们渌江不是有千吨级码头嘛,不过我估计,也就是现在的丰水期可以通行,到了秋天、冬天,还是没办法,只好在长江的码头卸货了。走,我们上去吃饭,吃过饭下海看看。”

回到甲板上,下海的潜水员已经回来了,休息的潜水员也起来了一部分。饭菜用盆子装着,摆在在甲板上的铁架子上面。主食有大米饭和馒头,菜是两荤一素,一个汤。午阳和谢大侠走近,一个厨师模样的人给他们发了一个搪瓷盆,一双筷子。“饭菜随便吃,不要打多了,打了就要吃完。”

午阳盛了汤,抓了个馒头啃起来。这时两个女人走近他们,一个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身高1米80左右,午阳看不出是多大年纪,一个是黄种人,身高矮几厘米,身材苗条很多,鹅蛋脸,大眼睛,皮肤是小麦色,25、6岁的样子。

谢大侠说:“这就是聘请的专家,史蒂芬琼斯小姐,这是翻译舒珮珮小姐,她也是史蒂芬琼斯小姐的学妹。两位小姐,这是我请来接替我工作的张先生,在我家乡的一个工厂上班,这次是利用年假来挣外快的。”

谢大侠因为有了午阳保密身份的要求,就真真假假介绍道。在中国,姓张姓李姓刘的最多,随便说一个,没有人怀疑的,反正过几天就各奔东西了。

“两位漂亮的小姐,认识你们很高兴。”午阳笑笑说。

舒珮珮说:“张先生,你好,同样高兴认识你。”

琼斯小姐说:“这位张先生,和谢先生一样英俊。”

是用英语讲的,午阳装做没听懂,没有反应。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是每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工人都懂英语的。

“还没有吃饭吧,赶紧吃吧。”午阳说。

“好的。”舒珮珮说完就过去装饭了。

午阳吃完馒头,又过去装饭打菜,到了谢大侠身边,“大侠,是不是那条船上还有人吃饭?我们这里没有多少人啊。”

“是的。如果算上直升机机组,我们现在是7拨人马。两条打捞船,3条运输船,还有岸上的采购人员。总数将近200人了。”

舒珮珮端着碗过来,看着两人笑笑,“两位帅哥。真的交接了呀。”

大侠说:“我工作很多,忙不过来,本来今天就走的,没办法,小张不熟悉情况,只好再呆一天了。”

“你们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啊,这样的水下考古发现。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呀。”舒珮珮说。

谢大侠笑笑,“舒小姐,你们是阳春白雪,我们是下里巴人,我们不懂考古,俗务缠身啊。”

“谢先生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再阳春白雪,还是靠你们提供的考古机会,要不然我的学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