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65.纷乱,举措(2/2)


摆在卢象升面前最急的事是给刘策报告这次的边镇之行,在去之前,卢象升想着把自己的经历写一番即可,但回来后,他发信难以下笔,此次在大同经历的事情太多,心中积累了太多的困惑。

卢象升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去见一趟刘策,刚好临县、岚县、兴县、方山四县的县令联名状告吕梁营。

对于晋西北五县的人来说,天启三年也不是什么好年,临近三月,仍是一滴雨也没有,眼看着又是个旱灾,各村、各县再次出现大量流民≠县“县、兴县、方山四县县令害怕今年的考核又在下等,不顾地方灾害,强行收取夏粮,激起了极大民愤。

吕梁营在晋西北是一处标杆,不堪忍受官府的各村村民学习吕梁营,暴力抗税,有的村子直接在村里插上一杆红旗,表示自己是吕梁营麾下,拒绝上交夏粮。

四县县令得知后,直接把收不上税的原因推到吕梁营头上,并联名状告吕梁营。

卢象升觉得这是个机会,他要知道刘策对吕梁营的真实态度,特别是在谭良栋掌控吕梁营后。

太原府,自打刘策到了山西,就没过了一天顺心日子。好不容易摆平了晋中的晋商,陕北那边就传来流民叛乱的事,在叛军攻陷府谷县城后,有一支叛军进入了大同府,根据传来的消息,这股叛军很有可能会南下太原府。

进入大同府的正是罗汝才,在王嘉胤攻下府谷县城后,起事的农民军内部出现了分歧,王嘉胤想着是守在府谷县,等找机会再走,而罗汝才等人则等不了,拿了一部分粮食后就直接撤出县城,向东进入大同府。

总兵张远在得知罗汝才进入大同府,强令追击谭良栋的贺方驻守马邑,阻击叛军。

从后坡回到柳林的谭良栋还不知道这些事,真武山上,谭良栋正听着刘文景和李鹤轩汇报这段时间柳林发生的事。

在谭良栋还未回柳林之前,老贺家就偷偷转移了,等谭良栋回来,老贺家全空了,但老贺家已经被谭良栋惦记上了,只要找到机会,谭良栋会让老贺家付出代价。

早在大同的时候,谭良栋就看过刘文景和胡振江等人仿照《大明律》合作编写的《治安条例》,并让刘文景继续编写《煤矿生产条例》》良栋回来后,《煤矿生产条例》基本编写完成,谭良栋看了一遍,改了两处后便让下发到各矿,此后煤矿一切生产以条例为准。

粮食方面,第二茬土豆收获喜人,按照余生的估算,若是第三茬收获仍旧有这么多,柳林的存粮就有毕了〕盐供应也很稳定,陕北王嘉胤叛乱,牟钦没法继续供盐,现在柳林的盐基本是走交城购买。

煤的生意渐渐平稳,维持吕梁营不成问题。

柳林目前的情况保持稳定,谭良栋放下了心,决定召集整个吕梁营的各营营官和队正,包括吴敏和杜松手下的,既然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谭良栋决定快速整合吕梁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后坡离柳林不远,吴敏直接让各队队正抵达柳林参会“县,杜松亲自带着人到柳林,从谭良栋手上拿到五十两金子,然后带着自己的老兄弟直接离开,他在的话不方便谭良栋整合。

除了吕梁营的人,余生、胡振江、李鹤轩还有矿工的一些代表也参会。

真武山,这是吕梁营第一次各级军官被聚集到一起》良栋要统领吕梁营的消息早就传开,众人都已知道,此次在真武山上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整编吕梁营。

在谭良栋去大同之前,吴敏手下有六百人,杜松五百人,谭良栋为了去大同镇则一口气扩到一千五百人,以前的吕梁营,组织混乱,吴敏、杜松和谭良栋三者各为一体,并且兵种单一,内部关系混乱,指挥很难协调。

借着此次会议,谭良栋把吕梁营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摆了出来—官、队正、教习们听后,都明白谭良栋要对吕梁营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整编。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