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43.成熟,发展(2/2)

!”谭良栋想到了将棉纺技术从合岛上传到整个中华大陆的黄道婆,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但在史书上却只记载了她的名号,连她的姓名是什么都不知道。

谭良栋从筐里拿出了一个土豆,沉声道:“若土豆能进入到千家万户中,余生,三位老师傅,你们都将名载史册!”

在余生记下了三位老农的名字后,老农们很激动,看着土豆欢喜不已》良栋趁热打铁道:“下一季的土豆种植就再次拜托三位老师傅了。”

“瞧把总这话说得,绝对会像看亲儿子一样,把总就放心吧!”

“嗯,这就好,余生你继续跟着,土豆志可不能只有一季,要多写,写大量种植以后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都要弄清楚。”

余生点点头,谭良栋的那句名载史册让他也心潮澎湃,若是土豆以后能推广开来,人们一吃土豆就会想到他余生,对于正统的读书人来说,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妙。

处理完了土豆的事,谭良栋把手下的五个小旗全部召集到真武山大营∨应宸、刘文景、殴、康军伟和屈华站在谭良栋面前,汇报各自小旗和驻地的情况》良栋在真武山上大搞教学的时候,给五个小旗可是开了很多小灶,其中就有对驻地怎么调查。

对谭良栋而言,数据能说明一切,小旗的各自驻地人口数、产煤量、存粮量就是关键的指标,各小旗必须要对自己驻地的这些数据一清二楚,而这也是谭良栋为什么要在第三营内部普及基础算数的原因。

在谭良栋的努力下和煤矿改制的影响下,还有打通了外来粮食的运输通道,柳林的人口数稳定在了三万,柳林外面还有很多人想进来,都被谭良栋给拦住,除非土豆大规钠广开来,否则以柳林的产粮是养不活太多的人。

煤的产量在逐渐上升,大量的煤供应给交城的商人们,所获的银子一部分用来采购柳林缺的一些东西,另外一部分则以现银运回来,用作分红。矿工们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不少,购买力见强,这也让白世镜的生意越来越好》良栋听张应宸讲,白世镜准备招几个人给自己干活,并自己筑一座烧窑,不再用谭良栋的。

柳林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缺粮,靠着从交城运回来的粮食只是堪堪维持住了第三营自己的消耗。据谭良栋了解到的,现在的柳林,能吃饱饭的只有各家的主要劳动力,家里的女人和小孩都是半饥不饱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谭良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寄消于下一季的土豆。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百姓纠纷的事♀些事,谭良栋暂时交给了李鹤轩和他的警察队,对于这些事,谭良栋就一句话:“杀人者死,伤人者送罪营,事的和稀泥。”不用说现代法律,包括谭良栋,整个第三营上下,连大明律都不懂,对于地方上事情的处理全凭感觉,因此他急需刑名方面的人才。

谭良栋受荀子和法家以及后世的影响,认为治理地方,一在民生,二在法≈在的柳林民生正逐步往好的方面发展,下面就需要定法了,没有法就会混乱,混乱就会产生破坏。

在谭良栋处理积压下来的事务时,卢象升也到了中阳县境内。此次卢象升赴任,除了必要的随从,还有自己的一位友人。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卢象升的这位友人同卢象升一般,也是读书人中的异类,不过他的不同之处不是卢象升那样喜好舞枪弄刀,而是他所推崇的东西不随当世儒生,他最尊崇的先贤是子夏先生,对由子夏学派教导出来的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很感兴趣。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