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71.龙场驿追击(1/2)

谭良栋在乖西司待了两天,把刘羽交给了刘文景,自己带着屈华部返回养龙坑司。

白杆兵对青山司和底寨司的军事行动也很顺利,基本上白杆兵一到,两地的留守的土司头人就投降,献上金银物资。

秦良玉在底寨司待了一天后,负责盯着龙场驿的秦翼明传回消息来,龙场驿出现大量军队,还有一支军队离开龙场驿,往陆广方向而去。

陆广距离底寨司很近,秦良玉接到秦翼明的消息后,立即遣秦邦屏领着八百人,前去抢先占领陆广。

同时,秦良玉派传令兵返回养龙坑司,把龙场驿的情况传给吕梁镇参谋司》良栋回到参谋司后,从参谋那里得知了龙场驿的情势。

看着地图,参谋们建议谭良栋派兵进入息烽所、烽所在安邦彦叛乱前是明朝廷在黔中一带的军事卫所,扼守养龙坑司、青山司、底寨司、乖西司四地,安邦彦叛乱后,卫所军无力战斗,息烽所被废弃,安邦彦派人一把火毁了息烽所。

谭良栋留屈华守养龙坑司,集齐事的军队,共计一千五百人,朝息烽所进发。

息烽所原先是个军寨,被大火烧成了一片白地±梁镇的部队抵达息烽所后,在原先的基础上,伐木造屋,安营扎寨。

虽说安邦彦是往水西城撤军,但谁也不敢堡他不会派人袭击养龙坑司,在息烽所设立据点,可以很好的拱卫养龙坑司。

龙场驿,安顺义抵达龙场驿后,为保安全,立刻分出一支人马前去占领陆广〗广临近陆广河,也因陆广河得名,是陆广河的一处渡口,若不是战乱,原先的陆广是一处比较繁华的小镇。

安军和白杆兵都在赶时间,最终两路人马在陆广外遭遇,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安顺义派出去的都是安氏部曲,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要远强于奴隶兵,秦邦屏的八百白杆兵也是百战老兵,刚刚又在养龙坑司大败安顺明,正是战意高涨的时候。

两军都不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自然是打得十分激烈,最后,白杆兵凭借着人数的优势,打退了安军,顺利进占陆广。

陆广是渡口,镇内有大量运货的小船,秦邦屏进入陆广后,立刻把所有的运货船征用。

明军在进入黔地作战后,最困扰明军将领的地方就在于物资辎重的运送…地多山道,交通状况很差,军队的后勤转运十分艰难。

秦邦屏将陆广所有的运输船征用,等大部队来了以后,在船上运送物资,士兵沿着河道行军,能大大减少物资的转运困难程度。

当天下午,就在秦邦屏入驻陆广不久,秦良玉就带着主力抵达。

同一时间,秦翼明再次传回消息,龙场驿又进驻了大量军队,并且还有着大量的平民奴隶,应该是安邦彦到了。

谭良栋在息烽所也收到消息,安邦彦已抵达龙场驿。

按照先前谭良栋和秦良玉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两部要趁着安邦彦刚进入龙场驿,立足未稳之时,发起一场攻击。

白杆兵从陆广出发,吕梁镇从息烽所出发,在约定的地点汇合后,共同对龙场驿发起攻击。

龙场驿,安邦彦从贵阳城撤军后,一路上实行坚壁清野的行动,抢走所有的粮食,裹挟各司各寨的民众奴隶,一路下来,聚集了十多万人,如此之多的人聚集到小小的龙场驿,显得异常混乱。

大部队抵达龙场驿后,就有部将建议安邦彦把裹挟而来的民众奴隶丢给明人,自己等人携带着粮食回水西城就可以。

安邦彦裹挟沿途的民众奴隶,本意是为了防止明人利用这些民众奴隶为他们转运物资,身为水西土生土长的人,安邦彦比谁都清楚水西境内那恶劣的道路环境△军要想大规模进入水西,转运物资所需要的人手不是个小数目。

然而,水西地方贫瘠,物产不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安氏部将都建议安邦彦把这些人留给明人。

贵阳城被围困两百多天,极度缺粮,现在再加上这么多的当地民众和奴隶,若是明人要救,也足够明人头疼的了。

安邦彦采纳了部将们的建议,把从沿途各地驱赶来的民众奴隶丢在龙场驿,自己等人则集合安氏部曲,收仑途抢到的所有粮食,往鸭池而去。

水西共有三个重镇,一为水西城,是安氏的老家,二是谷里,是水西境内为数不多的物产丰饶之地,是水西安氏最后的财富,三则是鸭池,鸭池临近鸭池河,是鸭池河上唯一的渡口,也是水西安氏同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少了这些民众奴隶的拖后腿,安邦彦的撤退速度大大加快。但即使是这样,仍被紧追而来的白杆兵先头部队抓住了尾巴,狠狠地咬下了一块肉。

等白杆兵大部队和吕梁镇赶到时,安邦彦已经撤走了,留下了一个混乱的龙场驿。

秦良玉得知安邦彦没给龙场驿数十万人留下一粮食后,立刻让已经进入龙场驿的白杆兵撤出,封住了龙场驿和陆广之间的通道。

吕梁镇抵达后,谭良栋也得知了龙场驿内的情况。

安邦彦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