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巡抚换人(1/2)

天启四年四月中旬,也就是在卢象升带着徐光启的书离开天津时,山西巡抚的人选引起了各派系的争夺。

官员大考已经成了朝中各派系争斗的工具,内阁首辅叶向高调和不了派系矛盾,为避免引火烧身,索性称病,赋闲在家,任由各派系争斗。

吏部尚书**星率先开火,直指亓诗教、官应震等四人乃朝中四大害,须把这四人驱逐出朝堂,以正视听。

亓诗教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也纷纷上书职指责**星诽谤朝臣,以公器谋私利。

天启皇帝天天看着下面的朝臣互喷口水,很是无奈,对朝臣们呈上来的奏章看都不想看,绝大多数都是互相攻击的,极少数才是关乎国家大事的。

要说对朝堂上争斗局面最欢喜的,还要属魏忠贤魏公公◆是朝堂官员们团结一致,以天启皇帝的性子是绝不会给魏忠贤出头,那魏忠贤也只能夹着尾巴做太监。

就在各派系官员的互喷口水中,原山西巡抚刘策进入都察院,滴右佥都御史』进朝堂,刘策就感觉到了朝中各派系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东林一系被其他派系隐隐联合起来一起针对的朝堂大势。

最后,亓诗教等四人被罢官,与之有关联的一批官员也被一同驱逐出去,甚至跟这四人无关、也不结党的官员因为曾经与东林党言论相左,也被乾罢官,一时间朝堂人心惶惶,非东林一派的官员抱起团,一些目标大的投入到魏忠贤麾下,阉党的势力顷刻膨胀。

**星大获全胜后,欲要推选自己一派的人为山西新任巡抚,但都被内廷打回,很显然,这是魏忠贤的手笔。

左光斗和杨涟对此早有预料,此次京察大考,看起来是东林一系大获全胜,但胜利果实都被魏忠贤给拿了。**星的咄咄逼人,让非东林一系的官员抱团,进了魏忠贤麾下。

山西巡抚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空着,在僵持了十天后,东林一派做出了妥协。大量官员被罢免,朝堂空缺甚多,东林一系的官员都对空出的官位虎视眈眈,魏忠贤可不是卡着一个山西巡抚,所有的官员任免他都卡着。

东林妥协,魏忠贤也不好僵持下去,**星的大胜让东林一派进入膨胀期,此时的阉党多是小杂鱼,还不是对东林动手的时机~方一妥协,新的山西巡抚人选就出来了,是和朝中各派势力都有关联但关联又不深的柯旭。

柯旭有自知之明,他被推出来当山西巡抚就是临时的,一旦双方撕破了脸,他这山西巡抚也就坐到头了。

因此,在接到出任山西巡抚的诏书,柯旭就做好了准备,一旦苗头不对,立即辞官归隐,故而此次去山西,柯旭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官照当,事少管,时机到了就撤退。

巡抚不是知府,新的巡抚上任需要皇帝亲自下诏,柯旭和传旨的太监一起上路。

传旨太监是魏忠贤的人,受魏忠贤的指示,在路上和柯旭闲聊,让柯旭去了山西要注意一下卢象升。

柯旭对卢象升也有耳闻,从县令直接升到知府,没有被东林和阉党的人为难,在当前的官场上很罕见。

“柯大人,咱家受魏公公所托,想要拜托柯大人一件事。”

“公公客气了,请讲。”

“太原府下辖岢岚、永宁二州,这两州又同属吕梁,前两年这地闹乱子,出了个吕梁营,颇有战力。据咱家所知,这吕梁营现在的千总是谭良栋,和新上去的知府卢象升关系不错,魏公公的意思是,这二人不要随便动。”

吕梁营的千总,柯旭摸了摸胡须。大明的武官制度到了天启朝,基本上算是崩坏了,就比如总兵一职,同为总兵,山西镇总兵和辽东总兵那就是两个概念。

辽东总兵手握五万兵马,在朝堂上都能说上话,而山西镇总兵,你让他出三百兵都够呛。

因此,谭良栋虽是千总,但不能小看,起码这吕梁营能拉出三千兵来,实力要比大多数有名无实的总兵强多了。

柯旭在朝堂也待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各地的局势不太平∩东就不说了,西南的战事被稳定在贵州一线,时任西南总督的朱燮元为了尽快解贵阳之围,多次向朝廷求援。

据他所知,官员大考之后,朱燮元又向朝廷求兵了,四川的卫所兵不听号令,山东兵撤回去休整,白杆兵独力支撑战局,堂堂西南总督,手底下可调之兵不过五千,也难怪朱燮元不奈,就这点兵,进了贵州这个土司大本营,连点水花都打不起来。

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被朱燮元搞烦了,直接把朱燮元的事奏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欲从兵力还富余的南直隶调兵,被兵部尚书给劝住了∠直隶是重省,也是朝中诸大佬的老家,必须得有大军在。

天启皇帝无奈,把锅甩给魏忠贤。朝臣可以无视皇帝的命令,但他魏忠贤不行啊,便在全国寻找』经排查,魏忠贤被吓出一身冷汗,整个大明朝,竟然没有富余之兵,基本全都在打仗,也就是在那时,吕梁营进入了魏忠贤的视野。

柯旭猜出魏忠贤要派吕梁营去支援朱燮元,但要让吕梁营卖命,单凭上面的命令可不行‰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