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佛教传经,寻访武曌(3/3)
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圣子到来,变做白马,布道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菩萨带引木叉行者过了此山,又奔东土。>
行不多时,又有一妖猴飞来,上前叩首道:“我乃六耳猕猴,早已向往佛门,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六耳猕猴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佛门圣子来,教他领你布道东方。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六耳猕猴声声道:“愿去,愿去!”>
菩萨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就叫通灵罢。”>
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可做你的师弟。”>
那六耳猕猴自是大喜,想要与通能、通净同保圣子传经。>
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
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圣子。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将要寻出那个圣子来。>
却说欧阳穹于那花果山操练兵马一年,便奉菩提之命,领一万精兵朝东土而来。>
这东土之地每多妖孽为祸,又有佛门、道门愚弄众生,加之官吏贪赃枉法、富豪鱼肉百姓,亿万生民苦不堪言。>
欧阳穹有心颠覆那大唐江山,却是被老师所阻。>
菩提传言道:“悟空,这天下四方皆有定数,须臾改变不得。>
你虽有一万精兵,但不可擅自动摇大唐江山,只可等待时机,再兴兵反唐。”>
欧阳穹无奈,只得率大军屯据吐蕃,在那高原苦寒之地教化藏民。>
天下虽有四大部洲,然人族势大,想要篡夺灵山,必先篡夺东土。>
想要定鼎东土,必要颠覆大唐。>
普提又提点道:“这大唐治下,将孕育一女,她乃篡唐之人,有一朝之德。汝可寻得此女,好生教化,或可拥其为女帝,发兵篡唐。”>
欧阳穹暗道:“老师这不就是要我保那武曌篡唐建周么。>
听闻如来已派观音重组五人组,也不西天取经,就直接抄录数万份经文,要借金蝉子转世之身布道大唐。>
有这五人组愚弄大唐百姓,想篡夺东土江山便是更为艰难。>
幸好老师指点明路,只要我寻得武曌,便可日月凌空,篡唐建周。>
届时便废除佛道二门,兴一玄门正宗代之,以撷取东土民心德望,夺那灵山根基。”>
细细思索,记得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生于长安,乃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如果不加干预,此女将于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又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然武周一朝不过昙花一现,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武氏死后仍与高宗合葬乾陵,空留无字碑罢了。>
“算算时日,武曌已有七八岁大了。我当潜往长安,收她做个弟子,让她入我门下,好为将来篡唐打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