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零五 达成协议(2/3)

准进行改编,军中将领若愿继续从军,自然恩养重用,绝对不敢怠慢,若愿意解甲归田,朝廷自会封赏,督师大人于国大功,自当入阁拜相。”郝世乾认真的说道。

孙传庭听着,与他预料的差不多,但也知道,北府与秦军之间有两个越不过去的坎儿,如今既然谈了,他自然也要问出来:“郝大人,陕西缙绅如何对待,却图汗如何安置呢?”

“内阁诸位阁老已经和秦王为缙绅商议了一条出路,今年开科,各地士子也未曾因为家族受到影响,已经是天恩浩荡了,督师大人莫不是想借着这件事,为陕西的缙绅谋取一点特殊待遇?”郝世乾笑问道。

孙传庭连连摇头,说:“那倒不是,只是陕西诸位缙绅这几年与北府嫌隙颇深。”

郝世乾哈哈一笑,自然是知道当初孙伯纶在陕北的时候与关中缙绅官僚那些龌龊事,孙传庭主政陕西的时候,这些缙绅还撺掇孙传庭对付孙伯纶,这个时候提起来,是孙传庭担心那个关中缙绅被北府针对。

“秦王心怀天下,些许小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只是督师大人,常言道,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有人若是找死,也怪不得秦王兴雷霆之怒。”郝世乾倒也不会把话说满。

“那却图汗呢?”孙传庭又问道。

郝世乾道:“却图汗背弃林丹汗,曾降东虏,如今更是三姓奴才,定然是饶不得的,秦王考虑其曾经剿贼有功,只诛其一人,其亲属、部将俱不侵扰。”

孙传庭眉头皱起来了,要说起来,却图汗的罪过是对蒙古人犯的,跟国朝何干,其在中原剿贼是出了大力的。

郝世乾不得已皆是道:“督师大人,容下官说句不该说的,对却图汗的处置,北府和朝中大臣难得取得了一致,他是没法全身而退的。”

“怎么会这样?”孙传庭不明白为什么朝廷会对一个不过拥兵五千的蒙古将领这般用心。

郝世乾叹息道:“大明能有如此局面,仰赖北府,北府军力仰赖蒙古人,不除却图汗如何让众多蒙古官将甘心?至于朝中大员,他们完全无法接受却图汗在宁夏的作为,那可是大明故土核心,如何能让外人执掌?督师大人难道没有发现,秦王虽重用蒙古官将,但在南征这类大事上,还是把兵权移交给了汉人将军,南征各军中的蒙古,都是随秦王已久的,知晓军纪利害,亲王乾坤独断都这般谨慎,内阁大臣如何能接受却图汗呢?”

“哎,还是本官害了他。”孙传庭有些自责的说道,当初是他把却图汗的部落安置在了宁夏,后又奖励了他诸多土地,在华夷之辩盛行的大明,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毕竟宁夏乃是九边之一,无论如何也不能掌握在外族手中。

“是杨嗣昌害了他。”郝世乾说道。

孙传庭听额这话,无奈的摇摇头,却图汗与正在侯询麾下效力的俄木布一样都是大明当初与北府对抗的牺牲品,杨嗣昌曾寄希望于稳住大明局面之后,以土谢图部和土默特两部,分薄孙伯纶在漠南的势力,达到削弱分化的目的,以期彻底驯服北府这只猛兽,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率先坚持不住的不是北府,而是大明王朝。

“需要本官做些什么吗?”孙传庭问道。

郝世乾笑了笑,以他对孙传庭的了解,如果让他插手过深,孙传庭一定会尽可能的保全却图汗部,但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秦王要的不光是却图汗的脑袋,而是希望他在死之前可以再发挥一些价值。

“督师大人只需要向心腹的几个官员、将领泄露一些今日的谈话便是,让却图汗早一些知晓关于督师要回归朝廷的消息即可。”郝世乾微笑说道。

“却图汗此时正驻扎在临兆,若是提早知道,岂不是要........。”孙传庭诧异说道。

郝世乾微微一笑,说:“要的便是这个结果!”

河南,南阳。

李岩坐在燥热的书房里,书写着给远在西安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写着奏折,奏折之中除了感念崇祯十一年李自成从湖广兵发河南,拯救中原百姓之时,二人相遇相知的事情,便是弹劾河南的大顺将领横征暴敛,与贼寇无异。

实际上,这已经本月李岩第五次给李自成上书了,但都是石沉大海,不得已他改变了以往在奏折中直陈政事的习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可以改变大顺军如今的军纪涣散的局面,但是事与愿违。

李自成已经不是称帝之前那个‘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闯王了,这几个月递上去的折子,除了前面批复了三个字知道了,其余都是再无回应,大顺军行事依旧,越发的难以制约了。

李岩正书写着,忽然听到了几声炮响,他扔掉毛笔,摘下一旁挂着的长剑,走了出去,刚出书房就见到红娘子一身红色披风,手持火铳,红娘子问:“相公,发生了什么事儿?”

李岩微微摇头,表示不知,二人一道出了府,前往南阳府衙,如今李岩已经是大顺国的南阳知府,协助攻打湖广的贺锦、高一功赞画粮草后勤,贺锦和高一功虽然善战,但南下到了承天府就再难进占,侯询与左良玉麾下的兵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