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一 洪承畴降清(2/3)

的冷对,只是问“陛下,请问是否在准备为蓟辽总督洪承畴建立祀庙?”

皇帝昂首说道“正是,洪先生忠贞不屈,殉难于辽西,朕属意旌表,不仅要建立祀庙还要亲临致祭,赐其哀荣。”说到这里,皇帝瞥了孙伯纶一眼,冷冷问“莫非朕已经连这点权力都没有了吗?还是秦王对当年洪先生诘难你之事无法释怀?”

孙伯纶微微摇头,王承恩生怕二人闹僵,失了皇帝仅剩的威仪,连忙说“皇爷误会了,秦王心胸宽广,洪先生又是忠臣义士,秦王是断然不会拒绝的,是吧,秦王殿下?”

“微臣的意思是再等几日,不知陛下是否应允?”孙伯纶微笑问道。

皇帝脸色变了“为何?”

孙伯纶道“辽东尚未有准确的消息传来,不过以目前的情况判断,洪承畴可能没有死?”

“当当真?”皇帝诧异问道,内心已经激动起来。

然而孙伯纶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如坠深渊,孙伯纶说“微臣以为洪承畴八成受不住东虏的威逼利诱,怕是降了。”

“这不可能!”皇帝大声斥责道,差点从轿辇上掉下来。

王承恩连忙命抬轿辇的太监放下,轻抚皇帝的后背,孙伯纶拉开了一点距离,避开了皇帝的唾沫横飞,不等他发作便说“陛下,您知道的,微臣无需造谣生事,更没有必要进谗言,再等个日,也该出结果了。”

“秦王殿下,这种事可是乱说不得的,可有确实的消息呢?”王承恩见皇帝怒火中烧,说不出话来,他立刻问道。

孙伯纶道“昨日在蓟州,抓到了一支东虏奸细伪装的商队,其中有几个操着福建口音的妇人,审问才知那老妇人是洪承畴的母亲,还有两个南京京营的把总护送,是南京与东虏一道护送洪母去沈阳的。”

“许是许是东虏以其母要挟洪先生。”皇帝大声说道,说着说着,声音却自己就低了下来。

孙伯纶并不与其辩论,躬身施礼,说“微臣已经命人放行,把几个东虏扣下,其余人送到宁远去了。”

说罢,孙伯纶转身离去。

皇帝的胸膛起伏不定,忽然泪流满面,说“朕朕怎生如此德薄,便是洪承畴都叛朕而去了。”

皇帝心里明白,若只是东虏押送,还有可能是要挟的阴毒法子,但南京那边让人参与了,洪承畴多半是降了。

盛京城。

原本多尔衮的府邸如今被皇太极赐给了洪承畴,千金买马骨,不过如此,洪承畴站在门前,身形瘦削,神情枯槁,当初得知吴三桂降清之后,他写下血书,绝食以示决心,然而被人从宁远抬到了盛京城,绝食五日的他迷迷糊糊感觉有人往自己嘴里灌了参汤,一直也就没有真的死去,后来才知道,那个把从鬼门关徘徊的他拉回来的是大清皇帝的妻子,庄妃。

从鬼门关走了一趟,洪承畴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节烈,对大明王朝也没有那么忠心,当范文程等历数大明的堕落,当南京朝廷派来的人建议忍辱负重之后,洪承畴也觉的头皮痒了起来,剃发、易服也不过是一顿饭的功夫,立刻改头换面,成了清国的秘书院大学士,皇太极眼前的红人。

当接下了安置辽民的任务之后,洪承畴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洪母下了轿子,已经古稀之年的她拄着拐棍佝偻着身子眯眼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她还记得洪承畴小时候帮自己做豆干并且沿街贩卖的往事,继而儿子中式、登科,入朝为官,几十年不曾回来,洪母看了许久,才看清这个头皮发青只留着半截猪尾巴的人是自己的那个孝顺、懂事的儿子。

“承畴吗?”洪母皱眉问道。

洪承畴当即跪下,泣不成声“儿子不孝。”

洪母退了两步,没有让洪承畴抱住,淡淡的问“一应物什准备妥当了吗?”

洪承畴微微一愣,他原本以为自己母亲会训斥自己,为此他早就准备两套说辞,一套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作为南京朝廷的忠臣忍辱负重在清国,另一套便是大明朝廷无能,名存实亡,大清如日中天,皇太极为天下英主的良禽择木而栖的论调。只想着摸准母亲的脾性之后,看哪种可以说服她了,也好在盛京享受天伦之乐。

洪母又问了一遍,洪承畴立马说“母亲随我来,家中已经是预备妥当了。”

说着,洪承畴引着洪母进了宅院,让进大堂坐定,才行了礼,洪母的眼圈通红,看着地上的脑袋光秃秃的儿子,第三遍问“一应物什可是准备妥当了,若妥当了,快快安排吧。”

洪承畴抬起头,看了看随母同来的仆人,那老仆摇摇头,也是不知道老夫人说什么。

“母亲说的准备是什么?”洪承畴小心的问。

洪母笑了笑“还是什么,当然是教利益的鞑子嬷嬷和旗人的命妇妆扮,我打扮打扮也好进宫当老妈子,伺候你家女主子去啊。”

洪承畴这才明白过来,如今他已经被皇太极抬入了镶黄旗,按照清国的规矩,类似他这类旗人家的命妇应该入宫伺候的,洪承畴连忙说“儿子哪敢让母亲进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