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二 辽镇攻略(2/3)

他们合作是什么价格,再问问,我若成了旗主、封了亲王,与他们合作又是什么价格。尤其问问能否得到官身和部落,若是那人不厌烦,你再问问代善、济尔哈朗是什么态度,当然,从吴克善那里要来的东西,你可以支用一些来让他开口。”

“主子......你这是.........。”哈日勒不敢相信的看着巴布泰,他难以理解是,半生难展抱负的巴布泰为什么一受到重用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与北府私下联络,意图背叛大清。

巴布泰咧嘴冷笑:“哈日勒,我的兄弟,你要知道,在我们爱新觉罗家族,能力永远比不上血脉,七哥便是最好的例子,他奋斗了大半生,才因为多铎参与叛乱,得到一个半残的镶白旗,而现在,皇上连我这样连庶出都算不上的兄弟都重用了,大清已经是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了,我巴布泰半生不得重用,兄弟子侄腰缠万贯的时候打压我,我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送上性命,为大清殉葬呢?”

“可是,孙贼向来对我大清........。”哈日勒有些不解的问,话未曾说完,巴布泰摆摆手说:“我的兄弟,时移世易,如今北府的重心在明国故土,你也知道,他为了分离大清,连辽东故土都愿意割让给多尔衮那等狼子野心之徒,为何不能赏我几个庄子和一生富贵呢,我巴布泰要的不过是富贵和几个能传承给子嗣的扎萨克罢了,比多尔衮野心可小多了。”

哈日勒低下了头,作为巴布泰最信任的人,对于清国内部的动态他多少了解一些,在老哈河一战前,上至旗主下到牛录,无人愿意叛逃北府,因为北府对清国的贵族一直持高压铁血的政策,而老哈河一战后,一切都变了,北府给了清国贵族生存的空间,如今投效过去,更是可以比在清国更高的地位,八旗内部,已起波澜。

人心是最多变的土壤,的种子一旦种下,初心不再。

山海关。

大兴安岭与燕山一道,把大明帝国东北分割成了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三个关山阻隔的地域,而能够穿越燕山进入辽东的道路,只有三条:卢龙道、古北道与傍海道。

明代以前,因为海洋侵蚀,穿过辽西走廊进入辽东的傍海道并不好走,卢龙与古北道一直是进入辽东的主要道路,但随着地形的改变,最方便平坦的傍海道成为了沟通辽地与华北最辩解的通道,崛起于辽左的金国政权,从努尔哈赤起便在傍海道与大明王朝展开了数十年的厮杀,最终形成了从山海关到锦州,这片辽西走廊上遍地城池,堡垒密布的境况。

在辽镇与清国、南京朝廷三方私下媾和之后,对抗北府的所有战略便是围绕这三条古道展开,辽镇自然不用说,堵在了傍海道上,而卢龙道与古北道在滦河一带发生了交叉,那里便是阿巴泰正在修筑的大宁卫城。

因为古北道与卢龙道都在燕山山脉之中,穿行在峡谷与河谷地带,难以展开兵力,更无法发挥出北府军甲骑与火炮的威力,这里自然不是孙伯纶进攻辽东的主要选择,对付辽东的重心便放在了傍海道上,首当其中的便是山海关。

多尔衮给了孙伯纶不费一兵一卒解决大明东北威胁的希望,但随着多尔衮的失败,这个希望也就土崩瓦解了,事实上,孙伯纶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在接到多尔衮失败的消息之后,便命徐麻子率主力大军东进,直扑山海关。

这支主力不过三万余,加上辅兵和运输粮草、弹药的丁壮,加起来也不过六万,却有着超强的火力配置,两个重炮营和攻城炮营、火箭营都编列其中,因为要面对辽西走廊那密布的城池、堡垒,骑兵只有不过五千人,主力则是步营。

孙伯纶走进大帐的之后,十余名将佐肃然而立,他环视一周,指了指徐麻子,说:“徐将军如今已是大明蓟镇总兵,辽西一切事物由徐将军总理,本王此次前来,不参与军务,军议以徐将军为主,开始吧。”

说罢,孙伯纶坐在了下去,众人齐声称是,待诸将落座,徐麻子把一杆指挥棒递给马一鸣,马一鸣此时除了负责炮营的一切事物,也担当着这支军团的总参赞,如今秦王驾临,自然由他而不是某个参赞讲解军情。

“沙盘上便是山海关,自从吴三桂的关宁军从滦州、抚宁、昌黎三城逃窜之后,回了宁远,如今山海关的主帅是祖大寿,副帅是山海关总兵高第,共有精兵两万五,还有三万乡勇,当然,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就在这七城连环的山海关上。”马一鸣沉声说道。

诸将纷纷点头,在心理上,北府诸将对关宁军的态度就是不值一晒,他们连东虏都能打败,那被东虏打的屁滚尿流的关宁军自然不是问题,兵力多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山海关。

山海关可不是那种卡在山谷、河谷的关隘小城,而是北起燕山余脉,南达渤海之滨,横亘在傍海道辽西之地上的防御体系,山海关城居中,东西各有一城相连,分别为东罗城、西罗城,而在南北两侧,相隔二里,则有各有一座翼城,称之为南翼城、北翼城,靠近海边,在长城之西有宁海城,长城以东则有威远城,正是因为七城连环,才让山海关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