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二 靴子落下(2/3)

然孔有德的乌镇哈超营专擅火器,作为副将的李九成自然也是这方面的人才了。

见到李九成和杨嗣昌在攀谈,狱中俘虏全都叫嚷起来,杨嗣昌道:“换个安静点的地方。”

到了一间公房,已经设置好了座椅,沏好茶水,边角还摆了一个铜炉,香气遮掩了公房里的潮湿,杨嗣昌坐在太师椅上,对身旁殷勤服侍的周郎官问:“李九成如何有这册子的?”

周郎官吓的跪在地上,如实说了,原来李九成入狱之后,就偷偷对周郎官说自己有些东西,写出来肯定能得上官恩赏,周郎官一时贪心,便给了他方便,纸笔砚台和晚上的油灯,原本周郎官以为真写出什么东西来,也是由自己请赏,没想到李九成竟然自己上了。

“起来吧,也是一片忠心,用些机巧也是无需怪罪的。”杨嗣昌随口说道。

不多时,李九成被带了进来,扔在了地上,周郎官朗声说:“这位是当朝首辅杨大人,问你什么便答什么,有动那些没用的心思。”

李九成抬头偷偷看了一眼,连连称是,杨嗣昌的一句话却让他激动的难以自制。

“旁人都说这刑部大狱是十八层地狱,今日本官便当一回阎王,能不能让本官从生死簿上把你的名字勾销,就要看你自己了。”

自认为死定了李九成一直想着别成了被千刀万剐的李永芳,此时竟然获得一丝活命的机会,哪敢有丝毫隐瞒,当下便把《火炮集略》的事情说了。

原来当初撺掇孔有德兵变的李九成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小人物,到了辽东之后,虽然封了将军,却也没有实权,善于钻营的李九成敏锐的发现,皇太极对红夷大炮的渴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李九成感觉抓到了上升的绳梯,相对于精专炮术的孔有德,李九成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懂的佛郎机语,利用营中的佛郎机人,铸造红夷大炮,仅仅是铸炮成功率的提升,就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继而成为乌镇哈超的副将。

可以说,在火炮的造诣上,李九成已经堪称和孔有德比肩的人物,正因如此,他才想方设法的把关于火炮的一切记录下来,想要换个好点的死法。

事实上,李九成还是低估了自己的价值,正筹备编练新军的杨嗣昌对火器人才的渴望不亚于皇太极,如果能证明这本书的作用,杨嗣昌愿意给李九成一条活路。

“钦天监的汤神父和本官有些交情,本官会让他看一看这书的。”杨嗣昌最后说道,算是给了李九成一线生机。

“奴才多谢大人恩德。”李九成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几十个,磕的头破血流为止。

周郎官当下呵斥:“在首辅面前,也敢自称奴才,使用夷礼吗?”

李九成这才停下,连连告罪,见杨嗣昌似乎不恼怒,小心的问:“这几日罪人发现狱卒多番拷问虏酋豪格,似乎要他做什么事,那厮却冥顽不化,罪人在一旁看的心焦,敢请问大人,想要让豪格做什么,罪人是否可以代劳?”

在李九成眼里,拷问豪格本来不算什么,但竟要首辅亲自来查验结果,这事儿就大过天了,自然也是个活命的机会,他如何不试试呢?

杨嗣昌微微摇头,心道李九成还不够格指证晋商通虏,忽然他看向李九成,眼神严正了许多,敏锐的他意识到,李九成久居辽东,或许能有什么手段?

“东虏肆虐辽东数十年,不过数十万众,三朝却不得灭之,定然是内有奸贼之故,本官忧思此事,每每不得入眠,心道豪格乃是伪朝太子,定然知晓底细,所以才拷问于他,希望为国朝铲除内贼。”杨嗣昌淡淡的说道。

李九成问:“如何铲除呢?”

杨嗣昌道:“自然是让其当着天子百官,于大朝会上认罪伏法,指证检举,才得万民信服啊。”

李九成眼睛咕噜一转,道:“罪人倒是有个法子,只是要好好操作一番,便可帮大人铲除内奸。”

“你有什么法子?”杨嗣昌颇为意外,但看李九成那表情,似乎认为这是一场党争内斗,好像自己要清除异己似的。

李九成凑前一步,低声说:“大人可能不知道,豪格那厮只听得懂满语,连蒙古话都不甚了然,对汉语更是一窍不通啊。”

“那又如何?”杨嗣昌问。

李九成道:“大人,满语是老奴所创,只是借鉴了部分蒙古文字,虏酋皇太极登基之后,又大改满语,说实话,便是辽东的东虏,许多还未曾掌握,更不要说朝中的老爷们了,大朝会上,豪格说什么,百官未必听懂,就靠通事翻译,那通事说什么,不就是豪格说什么了嘛。”

杨嗣昌恍然明白,这是利用语言翻译来愚弄百官的招数,倒是与市井流氓的法子类似,但细细一想,却不是没有可操作性,据他所知,礼部那些家伙对满语也不甚了然,几个郎中、侍郎更是一窍不通,倒是更加方便了。

李九成又道:“把懂行的人往边角安排,让其无法闻听,再者,豪格的话倒真不用瞒得百官,只需让天子相信不就可以了,只需天子信得一时也就是了,圣旨下达,脑袋滚滚落地,再有什么疏漏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