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进深圳(2/3)

系上,然后通过该厂去了解深圳包装行业现状。与该厂通过电话,然后立马去乘坐市内公交车,换乘两次公交,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位于罗湖北面的这家纸箱厂。

这是一个很小的国营企业,主管单位是老深圳县糖烟酒公司。该厂只有一台1600瓦楞机,很多工艺都是人工操作,反正是为了安排多余下来的单位员工。王浩找到该厂的老厂长,估计己过退休年龄,当时老厂长在车间忙乎,他带王浩找到另外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姓唐,叫小唐吧,老厂长用当地的广东话说:”你以后找小唐,我全权委托小唐主管业务。”然后笑呵呵地又忙乎去了。王浩将接管东莞深圳业务的事情告诉小唐,希望能够得到小唐的大力支持,同时还特意向小唐点明,以前双方业务往来私下操作条款不变,继续按一吨给一百元业务费小唐。当下,双方交谈十分顺畅。小唐告诉王浩,他和老厂长都是地道的深圳人,十年前深圳市还是个小县城,只有一万多人口,罗湖区一带就是老县城。自从改为改革试点城市后,真的就一夜之间把一个小城镇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豪华大都市,人口也成百倍增加,原住民只是大都市的一个零头。

王浩说:“你们真幸运!”

小唐摇摇头说:”说来惭愧,我们真的什么都没得到,好处都让那些从全国各地来深圳淘金之人拿到了。”

王浩说:”真的什么好处都捞不到 。”

小唐说:”普通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又不会经商,也没资本经商,原来的国营企业,也变的难以为继了。我们现在每个月也是拿不到两百元的工资,而且还不知道能拿多久,说不定什么时候关厂门!”

王浩听了小唐一席话,便安慰的说:”也许特区刚开始发展吧,这些困难是暂时的,你看看深圳对面的香港,那边的人生活水平那个不比我们好?等特区发展到那样程度,你们的日子一定会过的很富足!”

告别小唐,王浩总算有了一份订单,下个月直接从广西厂里发两汽车1600x250克的挂面牛皮箱板纸,当时小唐担心路途遥远,运费贵,王浩告诉他从广西用船运纸到佛山,然后用汽车运到深圳,与直接从广西厂里用汽车运到深圳,运输费相当,并且直接用汽车运输,少了两次中转装卸,纸张破损几乎没有,小唐听了才欣然同意。不过,王浩拿下的这个订单,并没有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以前供销员打开的业务单位。当然,有个订单,总比空手好。

晚上,王浩买了一只白切鸡,打了一份二十元的快餐,还买了一瓶广东九江双蒸米酒,回到旅馆房间里,刚好福建老板也在,王浩邀请道:”福建朋友,刚好我买有酒菜,一起喝吧。”

福建人推辞说:”谢谢!你自己喝吧,我去外面吃点。”

王浩说:”一个人没伴,反正饭菜都有,你就别出去吃啦。”

同是出门人,福建人也就不客气,当下王浩拿来两个茶杯,一瓶双蒸米酒刚好倒了两杯,然后举杯邀福建人一起喝,边喝边聊,王浩说:”大半年没喝双蒸米酒了,真的想喝。”

福建人说:”这酒确实好喝,酒度不高,才28度。”

王浩说:”你喝出来了没有,这米酒很醇香,还有一股火烟味,与我老家酿的米酒很相似。”

福建人端起酒杯品了一口双蒸酒,然后说:”确实有一股火烟味,嗅不出来,喝就有。”

王浩说:”我们老家都说有火烟味的米酒才是好酒。”

福建人说:”广东的白切鸡也做的非常好,很鲜嫩,虽未放盐, 吃起来很鲜甜。”

王浩撕下一个大鸡腿递给福建人:”来吃鸡腿,我是最喜欢吃广东的白切鸡,虽然我广西老家白切鸡也做的很地道,但那只有过年时才能吃。”

王浩喝着甘醇的米酒,撕扯鲜嫩的白切鸡往嘴里送,半个月的郁闷心情一扫而光。王浩的酒量是王家一脉承袭下来的,爷爷奶奶,爸爸,大伯,叔叔都是喝酒好手,堂哥堂弟也是嗜酒如命,王浩平日不喝酒,但酒量也不小,去年底厂销售科三十来个业务员比赛喝酒,王浩与李智新科长斗到最后,胜负如何,就不用去说了,那李科长去上厕所就不见回来。

之后的十多天,王浩在市内和关外不停地找纸箱厂,这个关外指的是罗湖区北面的布吉关口至龙岗,当时大多数工业园建在这一带。初期的工业园,还很不规范,要找到一家纸箱厂,必定要走很多冤枉路,明明就在附近,向别人打听就是不知道。可怜王浩,背着一个小包,穿着两件衣服,打着领带,常常是满身大汗淋淋,双腿酸痛,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之时好不容易找到那家纸箱厂,对方一看纸样,一句话:”我们不用挂面纸,都是美国牛卡,有瓦楞纸时再来吧。”好多厂家连坐一坐,喝杯茶都没有,那些香港小老板,很多人都是素质低,瞧不起大陆人。这种忍辱负重,低声下气,满脸还要装出笑容可掬的样子,一般人能承受地起来吗?只有那些不畏艰难困苦,能忍辱负重,敢于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勇于战胜千难万阻,经过千锤百炼,意志坚强,拥有自信和能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