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方姐痴情(1)(3/5)

,方姐叫王浩在晒谷坪一房门口停下:“到了,下车吧。”

王浩将摩托停放好,便跟随方姐走进那门口。只见屋里地上干净整洁,摆放着几张已坐的光滑阵旧的竹椅子,正中木板隔着的墙上,有一个香火台,台的正中端坐着一尊佛像。王浩早就听说广东人很信佛,看来确实如此。

屋里大厅右侧另有两个房间,两个木门掩着。王浩估计这房子至少上百年历史了,看样子,一百年前整个村庄那时还是比较兴旺的,因为那时盖的全是青砖瓦房,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不可能整个村庄都盖上青砖瓦房。不过,这一百年里,村庄里没有再建造新房,看来是很穷困。

家里没人,方姐两个房间都找遍也不见一个家人。方姐对王浩说:“我妈可能到邻居家串门了,我去找找。”

王浩问:“你回家有没有打过电话回来?”

方姐说:“打过的,昨天打给村长,让他转告我妈今天我回来看她的。”

方姐出门去找她老妈,王浩也独自一人在村上闲逛。村子里建造的还是比较有规划,村中小道横竖笔直,都是鹅卵石铺垫,因为年代久远,鹅卵石也踩的有点高低不平。村里见到的几颗大榕树,看上去也老态龙钟,那低矮的青砖黛瓦房子,大多青砖发出一斑斑白霉。这些白霉,王浩小时候到过山里外婆家时,也见过,当时外婆村里的小孩告诉他,把白霉刮下来,再将木炭弄成粉,与白霉搅和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硝,用火柴一点,马上就轰的一声燃烧。当时王浩曾经试过,还觉得十分好奇。

王浩在村里闲逛了一圈,只见这百来户人家的古老村庄,大多大门紧闭,没见几个人影,见到的只有那几株老态龙钟的榕树,还有几个老掉牙的老太婆坐在家门口,给王浩留下的只是一个老气横秋,毫无生机的印象。与山外的珠三角那充满勃勃生机的经济开发区相比,这古老山村仿佛来自远古世纪!也许是这里的年轻人与壮年人都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古老山村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王浩就喜欢在这古香古色的山村里溜达,这古老的山村里仿佛充满神秘的故事,他想去探寻,想去揭秘。只是因为没人讲解,又没找到村中任何有文字记载的词牌,甚至连个村名牌都找不到,好落后的山村!

王浩大约溜达一个小时,担心这么长时间会让方姐着急,便匆忙地赶回方姐娘家。走到方姐娘家门口,只见方姐站在晒谷坪上,正着急地走来走去呢,方姐一见到王浩,便像松了一口气似的说:“哇,王浩你跑到哪里去啦,这么长时间,你让我着急死啦!”

王浩脸上挂着歉意的微笑说:“对不起方姐,让你担心了,我在村里闲逛呢!”

方姐说:“你在门口坐吧,我给你泡杯茶,我还要帮我妈烧菜,你别乱跑啦。”

王浩回答道:“好吧。”

方姐拿了一张发黄了的竹椅子以及一个旧木头茶几,给王浩泡了一杯茶,然后就回房里忙去了。

王浩在竹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此时确实有点口渴,便慢慢地品起茶。抬左手腕看看手表,已将近中午12点,难怪肚子感到饿了,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吃午饭。

正品茶间,陆续地来了几个老太婆和老汉,有手脚麻利的,便端着一张大圆桌,摆放在门口晒谷坪,看样子露天吃午饭。这大圆桌,能坐十来个人,难道方姐还要请村里的三姑六婆一起吃?

不一会,方姐上菜了,还挺快,十几个菜摆了一桌,有荤有素,看上去菜色还挺不错。王浩肚子饿了,看看一桌子菜,咽了一下口水。

这时候,真的从屋里走出八个老人,五个老太太,三个老汉,他们围桌而坐,并用土话说个不停。王浩听不懂,也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这时方姐叫王浩上坐吃饭,方姐就让王浩坐在自己身旁。她也不向王浩介绍这些老人,当然也不将王浩给大家介绍。她问王浩:“喝杯酒吧,家里自酿的土酒。”

王浩到此时也不知道哪个是方姐的老妈,也不知道方姐的老爸是否还在。他不想知道,因为他只是送方姐回家而己。与一桌老人吃饭,话又听不懂,估计他们也不会普通话。还是尝尝古老山村酿的土酒吧。

只见一桌人里,大多数都倒了一小杯酒,方姐帮王浩倒上一杯,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

王浩端着酒杯,先小小地喝了一口,感觉这酒很淡,估计二十多度,酒也没什么香味。跟王浩老家酿的米酒有点相似,但这酒没火烟味。王浩曾经听说过这种酒,叫做出门醉,也叫见风倒。这种酒,喝起来淡如水,平淡无奇,但当你喝多了的时候,感觉酒气上涌,那时己来不及了,出门肯定醉倒。王浩心中有数,只能喝两杯,一会还要骑一两个小时摩托车回莞城。

不过,王浩虽然坐在方姐旁边,可方姐大多时间都在招呼一群老人。面对一群毫不相关的老人,语言又不通,方姐又没介绍,王浩坐在那里喝酒真是没劲,赶紧喝了两杯酒,然后叫方姐帮装了一碗米饭,三下五除二,好了。与方姐说了一声:“方姐,我吃好啦,我继续到村周围走一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