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秦淮河上的春风得意(3/4)

淮河。”

一匹健马出现在河边的道路上,马上骑士看见画劫便勒马扬鞭喊:“船上可是孟觉晓孟会元?”

孟觉晓拱手道:“正是在下”。

“总算是找到了,在下乃是韩参将麾下,韩将军从北地归来,听说孟公子高中会元,正到处找您呢那骑士一嗓子喊,孟觉晓听的明白,忙不迭的吩咐停船等候。

“船停这等韩兄!”

骑士策马而去,留下一路烟尘,不多时远处又来了三匹健马,领先一位正是韩定中。

孟觉晓跳下船上了岸,韩定中翻身下马。看见孟觉晓便拱手道:“会元公写的好文章啊,在下仔细拜读过,当真是振聋聩之文

“韩兄过奖了,在下只是说了一点心理所想罢了。”孟觉晓谦虚一句,韩定中听了不禁笑道:“四千举子,除了孟兄,谁能从义利之争中想到了夷夏之争?谁能一语道破夷秋之本性?唯孟兄尔!华夏之尊严。民族之利益,在我铁骑踏过之处,而非在口舌之义也。国与国之间的真理,只在强弩之射程内!如此妙句,看的在下是热血沸腾啊!”

韩定中一番话,说的正是孟觉晓文中的一段。

同样这段话,此刻正在德裕皇帝的书房内被重复!

“国与国之间的真理,只在强弩之射程内!”重复这段话的骡二驯人,正是当今的德裕皇帝。陪在书房里的,正是6龙清渠和蒙先豪。

“两位爱卿,当真是联的股脑,如此好文确实当的起会元之名。听说这卷子,被最初阅的考官打入了落卷?”德裕皇帝笑着问二人。

不等龙清渠说话,蒙先豪已经抢先站起道:“圣明不过皇上。说起来这份卷子,要不是龙大人慧眼,一眼便从落卷之中看中了此卷,我朝科举史上,便少了一个连中五元。”

好话这个东西,别人说更有说服力。蒙先豪抢先说了,龙清渠当然要投桃报李一番道:“老朽惭愧,深受圣恩,不过是尽了点本分,值不当蒙大人这番夸奖。

倒是听说今科会元孟觉晓,乃是蒙大人在江南省教书时的学生?没有蒙大人这样的老师,如何能有教的出来孟觉晓这样的学生。”

德裕皇帝听了不由来了兴趣,笑着问道:“怎么?孟觉晓还在蒙爱卿的书院里读过书?这个到是第一次听说。”

蒙先豪拱手道:“回圣上,说来惭愧。孟觉晓投入我书院前后不过数月之期,算起来在其老家宣城时,便已经是以文采出众闻名。童生试小三元,乡试又是解元,其时本官虽为主考,然却为其文章魅力所折服。仔细想来,蒙某能教给他的并不多。”

孟觉晓这个会元,最初德裕皇帝也怀疑过蒙先豪是不是做了手脚,后来得知是龙清渠从落卷里挑出来,并力主点为会元,德裕皇帝这才放心。现在听蒙先豪这么谦虚,心里更加觉得蒙先豪不是那种人。

三人正说着话呢,太监马三进来报:“内阁辅茅大人携诸位内阁辅臣在外头候驾。”

德裕皇帝意犹未尽的对二人道:“今天就到这吧,联还有事情与诸位辅臣商议。”

两人出来,遇见四位辅臣,和一个在内阁行走的周致玄。一共五个人,有三个都在六十岁以上,其中茅调元都六十八快七十了,按照规矩七十岁时茅调元就得自己请求下岗。可以说,周致玄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一点都不过分。

龙清渠乃是清流领袖,清流之中半数都是亲齐王的,龙清渠本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态度,但对于楚王和茅调元,也是保持着足够的距离的。

两下里碰了面,各自拱手见礼散去。五人进了书房,见礼之后德裕皇帝便拿出一份奏折道:“湖北巡抚卓有余上奏,奏请联早里储君,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你们说一说,该怎么办啊。”

德裕皇帝一脸的平静,大家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来。但是帝王之心乃天下最难测之心,湖北巡抚卓有余这个奏折上的时机和原因,值得推敲却不能乱表态。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折子毕竟是从内阁过了一遍才上来的。茅调元心里对这个事情的生是最为恼火的。当初打算压下来。换以前,说压也就压了,但是现在周致玄在内阁里,虽然不管事情,但是人家有看奏折的权利,还是皇帝给的。封疆大吏的折子你也敢压下来,还有什么不敢做的?欺君罔上的事情,你做的还少么?所以,这份折子还走出现在了皇帝的案上,昨天晚上送来的。没想到,这么快皇帝就把大家给请来,商议这个。事情了。

身为两朝内阁辅臣,茅调元对于皇帝的心思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皇帝过了年才四十一岁,就有人提出要立储君了,更别说眼下皇帝最宠爱的雨妃怀了孩子。

大年三十那一夜,齐王府失火,雨妃也喊肚子疼,这两件事情生后,居然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实在是让很多人想不通。

想不通的齐王,躲在王府里不出门,借口是养伤。惶惶不安的楚王,得知雨妃肚子里的孩子保住了,亲享用鞭子活活抽死了一个犯了点小错误的侍女。

知道的越多,茅调元的心里就越沉重。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