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空训练(1/2)

第二天一早,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段飞跟柴耀东全副武装在6号机库等候进行接下来的飞行训练。

飞行训练的意义就在于要驾驶战机升空进行空中机动训练,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进行反复训练,以耗费巨大的航空飞行资源为代价,就为了训练飞行学员熟练掌握各种飞行技术,积累宝贵的飞行经验。

如果仔细算算的话,段飞所驾驶的这架-10高教机,算上飞机损耗及燃油消耗,起降升空进行简单的空中机动动作训练,所耗费的成本约为一个小时12万人民币,这样的训练成本还只是高教机初级训练阶段。

如果到后期,加上各种武器弹药,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恶劣环境中的飞行训练,那训练成本将会翻倍增加,甚至翻几倍的增加。

这样高昂的训练成本,在这个蓝星只有有数的这么几个国家才能承当得起,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几乎可以说不计成本,不计回报,不要命的往里投钱,各种各样新型装备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各型舰船潜艇如同下饺子一般不断下水。

“报告机长同志,飞机准备完毕,一切正常,请您接收!”很快,地勤小组仔细对战机进行例行检查保养完成,地勤组长前来向柴耀东敬礼汇报。

“段飞,接收飞机!”同样的,柴耀东回礼向段飞开口。

“明白!”接过交接记录,段飞开始起飞训练前的例行检查,检查完毕,依旧是柴耀东一丝不苟进行复检。

有了昨天首飞成功的经验,今天的段飞显得信心十足,很快在地勤人员及塔台的配合下操控战机飞向蓝天。

“段飞,继续爬升,爬升至1000米高度进行低空飞行,进行基础动作训练,然后爬升至7000米高度继续基础动作练习,最后再到一万米高度继续重复!明白吗?”

由段飞控制战机向上空爬升过程中,柴耀东下达接下来的训练指示。

“明白!即将爬升至1000米高度。”依旧平稳控制战机,段飞看看高度显示点头做出回应。

空域即地表之上的空间,根据不同的用途,划分为四层。

超低空一般指100米以下的空间,低空一般指1000米以下,中空在1000米到7000米之间,而7000米以上传统上称为高空。

其实,在不同高度飞行,飞机性能的发挥和飞行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飞机在低空、超低空飞行,虽然有利于突破敌方防空体系,隐蔽地接近目标,但耗油量大,续航能力低,机载电子技术设备作用距离近,发现、识别地面目标困难。

另外,由于飞行高度低,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增大,可允许的操纵误差范围小,对特殊情况判断、处理的预留时间短,飞行员分配更多的精力去注意保持飞机的状态和飞行数据,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紧张。

那么飞机在高空、超高空飞行究竟有何利弊呢?在这个高度上飞行,航程可以增大,机载电子技术设备有效距离更远,超高空飞行还可减少敌歼击机和高射炮的威胁。

但高空空气稀薄,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受到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和操作性变差、机动性降低。

在空中对战过程中不利于空战和准确地突击地面目标;容易过早地被敌雷达发现,受地空导弹的威胁增大。

成功操控战机爬升至1000米高度,段飞娴熟的改平飞出,压杆俯冲,俯冲过程中翻滚机动,左右转弯,然后再俯冲改爬升,翻滚左右转弯。

此时的段飞并没有第一次低空训练的紧张及害怕,反而全神贯注注意前方空域情况,用心感受低空气流环境下机身的姿态及运行状况。

后座的柴耀东则聚精会神,透过后座显示参数感受段飞一次比一次娴熟的飞行动作。

编号125的-10则在段飞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下以时速450千米每小时在千米高空做出一连串优美的飞行尾迹,时快时慢,时而翻滚时而转向,如同在蓝天起舞的黑天鹅。

段飞操控战机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进行五个基础动作的练习。以耗费高额的航空燃油为代价,不断积累自己的飞行经验,提高飞行水准。

半个小时后柴耀东示意可以爬升至7000米高空进行基础动作练习。

段飞按照指示拉杆爬升,灵敏的电传操纵迅速做出反应,整个机身沿着预定航线开始向高空爬升。

其实,喷气式飞机与螺旋桨式飞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区别。

喷气式飞机,是利用燃料加温后,产生高度澎胀,压缩空气而得到的推力,把飞机往前推动,使飞机前进;

而螺旋桨飞机,则是利用螺旋桨的高速旋转,压缩空气,把飞机向前拉,使飞机前进;

这两种冲程做功方式不同,原理不同,效果也不同,不过达到的目的确是相同的!

大部分人认为螺旋桨飞机比喷气式拥有更强的机动性,主要是因为说螺旋桨飞机可以轻松变换各种动作,列如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