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向死而生,大小周期(2/4)

上节奏,生活持续不下去,被逼得欠债卖田,那就只能彻底破产,卖儿卖女,卖身为奴了。”

“显然,商人们是不会适可而止的。”

“通过货币的可量化权力,商人也好,地方乡绅也罢,朝廷官吏也罢,可量化的,不可量化的权力,都在进行剥削,都在试图拥有更多的权力。”

“一切的代价,都在往土地转移,往农民身上转移。”

“直到……日子过不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自秦以来,有大一统王朝以来,农民起义就没有断过的原因!”

“你要资本增密发展工业,然后继续资本增密。”

“而农民越来越穷,直到日子过不下去,成为流民,而流民越来越多,就必须寻找出路,他们首先会出卖廉价劳动力,以祈求过活。”

“但当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连卖身为奴都是一种奢侈。”

“当你没有粮食的时候,你也就会明白粮食原本的价值有多高。”

“很显然,富人是很享受这个状态的,所以他们不但不会停手,反而会变本加厉,这也就造成了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结果。”

“这个时候,重点就来了。”

“我们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观念。”

“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是既得利益者,可总有那么一部分,不是既得利益者,更有一部分最拔尖的,不在意利益,在意的是天下苍生。”

“那,就很简单了。”

“知识分子和流民结合在一起,便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而改朝换代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均田免赋!休养生息!”

“改朝换代的实质是资本的平均,将最重要的资本‘土地’进行了平均,这就直接打断了资本增密的过程,再加上战争的破坏,旧有利益集团的更新。”

“工业化,在改朝换代过程当中,实质性的,被打断了。”

“但,打断就一定不好吗?”

“并不是。”

“跟随着工业化的,还有一个东西,技术,技术会以知识的形式进行储存,所以我们每一次经历大的战乱,一穷二白,却只需要短短二三十年,就能重回盛世。”

“贞观之治是事实,北宋的兴盛是事实,大明的洪武永乐盛世也是事实。”

“每一个朝代,就是一个代谢周期。”

“新的技术,代替旧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这也是为什么,你们墨家有更系统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但却在永乐盛世被大明全面反超的原因。”

“因为你们缺乏资本,特别是集权下的国家资本。”

“当然,你们有钱。”

“可你们的钱没法光明正大的大量用在大明,你们也不愿意如此投资,这就代表着你们无法享受整个大明的权力分配,无法提取超量的农业剩余,也就没有工业基础了。”

“所以,你们只能空有知识而已,甚至难以转变为技术。”

“因为你们没有需求。”

“只有搞明白这里面的关系,才能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自秦朝统一以来,不光是诞生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制,更是以代谢周期的形式,进行了两千年的工业化!”

“而我们没有污染环境,没有改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而你们要走的路,却不是这样的。”

“你们要激进的工业化,你们首先会无视富人阶层的资本分散,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以集权的方式进行资本增密,让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开始进行极端的工业化。”

“哪怕你们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维持城乡平衡,减轻农村所承受的代价,让农民不至于破产。”

“且不说最终转移到环境上的代价。”

“仅说你们将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工业化降速。”

“是的,但凡你们维持贫富差距,让资本增密停止,工业化就会降速甚至停滞,这不是调控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固定一个增速,可以慢慢发展的。”

“你们会发现,各行各业,所有口子都在喊缺钱。”

“哪里都需要资本。”

“而你们又没有资本,这个时候,倘若不向农村转移代价,夺取资本,你们就只能做一件事——发债。”

“金融,在这个时候也就诞生了。”

“借未来的钱,进行工业投资,起初可能担心这是饮鸩止渴,但工业的高速发展会让你们甘之如饴,但……代价呢?”

“是的。”

“当代价不在内部转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