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靶向药上马!(3/4)

具体成分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效率上要比第二种高一点。”

“另一种则是天然酶,来自海洋放线菌——虽然那册笔记找到海洋放线菌的地点是在英国,但只要在国内的高纬度区域花点儿心思,应该也能找到这类菌种。”

“这两种酶都可以作为靶向药的识别酶,在药物结构参考紫杉醇的基础上加入这些酶,剩下的问题就只剩临床试药了。”

上辈子是癌细胞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靶向药的研发过程中,金属酶是非常常见的一类识别酶。

它们使用活性位点金属离子进行催化,更严格地说,金属酶活性位点金属离子需要与活性位点残基形成稳定的配位并参与相关的化学反应。

金属离子通常充当路易斯酸或氧化还原伙伴,并通过提高反应伙伴的基态能量、增强底物结合或稳定反应中间体来促进催化反应。

在徐云穿越的2023年。

已有约70种金属酶小分子抑制剂,正式获批用于临床。

这些抑制剂中的大多数通过特定的化学型与活性位点金属离子发生直接配位相互作用,通常称为金属结合药效团....也就是很多人学的要死要活的。

徐云虽然出于避嫌的角度没有给出具体配方,但能和紫杉醇的多水基结构形成结合的金属酶就两种:

硼或者锌。

其中的硼徐云估摸着国内技术应该不至于能顺利取得突破,因此最后大概率被选上的应该是锌。

至于第二种天然酶嘛.....

徐云说是海洋放线菌,其实指的就是海生海绵中提取的环肽化合物marizomib。

它是第1个能够抑制泛素结合酶13与1结合的化合物,大概可以识别并且抑制60种肿瘤细胞系生长。

国内可以提取marizomib的地方其实不少,基本上偏高纬度....大概以魔都为线吧,魔都往上的海洋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标的。

同时除了marizomib之外,三哥境内可以提取出来的lavoiridol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如今这个时期兔子们肯定以低调发育为主,所以徐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然了。

靶向药的研制环节有些徐云能够想法子解决,有些就需要负担风险了。

比如说靶向药的诊断试剂盒,也就是用于检测药物受益人群的工具,涉及到纳米技术和,这方面徐云就确实无能为力了。

届时他顶多再用特异性抗体做个富集检测,准确性至多不会超过80%。

换而言之.....

靶向药即便生产成功,届时杨开渠能不能服用、服用后的效果如何,都只能看他自己的体质。

不过徐云并不知道的是。

远在首都的医学科学院药物所里,已经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几片小药片。

那可是第四代奎诺酮哟......

“.......”

待徐云介绍完这些信息后。

老郭下意识看了眼林宇,现场几人中这位是药物方面当之无愧的专家:

“林医生,你怎么看?”

此时此刻。

林宇的表情依旧有些震撼。

虽然过去这段时间他没少听说徐云这个七分熟的奇异之事,但这还是头一次亲身经历。

不愧是传说中的卧聋先生啊......

好在他终究也是个见过不少风浪的大老,因此很快还是回过了神。

只见他沉吟片刻,最终眼中闪过了一丝决断,说道:

“郭主任,我同意韩立同志的方案,可以试一试!”

徐云所说的内容虽然有些出乎他的认知,但具体原理他却找不到反驳或者可以质疑的点。

加之目前杨开渠的身体已经恶劣到了极致,不试的话肯定活不下去,试一试说不定还有奇迹。

直白点说就是......

死马当作活马医。

接着老郭又看向了杨开渠,对这位当事人道:

“开渠同志,你觉得呢?”

杨开渠的回答则一如既往的豁达和坦然:

“友来,不瞒你说,如果在来基地之前,我肯定不会同意国家为我浪费这些资源。”

“但眼下有了执念,我就厚颜享受一会优待吧。”

“刚好小韩不是说这个药做好后要进行什么人体临床试验吗?到时候也别找其他人或者驴了,直接在我身上实验观察吧。”

“如果能起效我就尽力活下去,要是无效或者有什么副作用,那也能为药物的研发做个参考。”

“反正我遗书上已经写好了,死后我的遗体捐赠给西南医大,国家给了我学部委员的待遇我却没做多少年贡献,只能这样回报国家了。”

现场顿时一片默然,徐云的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历史上的杨开渠也是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