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基地的最后一块拼图...落位!(4/5)

土安全室内待命,等爆炸结束之后,他们就会立刻来到实验场地收集这些标靶。”

“事后通过对硫化氢相液燃烧的情况进行分析,再用多标靶平衡误差,我们就能大致确定炸药的效果了。”

“硫化氢?”

刚回过神的王华童孔骤然一缩,语气都提高了几分:

“那东西不是对人体有剧毒吗?而且操作员就在隔壁待命,万一被炸药的冲击波波及了怎么办?”

“元明同志,你这是把操作员同志的性命置于险地,这太不合理了!”

“没错,是不合理。”

面对有些发怒的王华,高元明却很是平静的点了点头:

“所以第一批的操作员将由我和我家的二小子亲自担任,如果出了事,把我这把老骨头的命拿去就是了。”

高元明话一说完。

王华原本盛怒的表情立马僵在了脸上:

“......”

与此同时。

一旁的徐云的脸上也同时浮现出了一抹恍然。

他总算想起来高元明是谁了.......

原来是那位?!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记得。

之前在拿出阻尼器项目的时候,徐云曾经在高塔旁边遇到过一位叫做姚笑林的副业队工程师,也就是郑涛和周绍平他们的领队。

当时姚笑林负责的便是湿度仪器的安装工作,在得知姚笑林的姓名后,当时徐云也很快想起了对方的事迹:

姚笑林的父亲和哥哥早年在抗战中从事敌后交通员任务,分别在41年和43年壮烈牺牲。

他的四个儿子则有三个当了兵,老大与老三在当初那场半岛战役中壮烈牺牲,将英魂永远的留在了那座半岛。

至于老二则失踪在了寻找博斯腾湖的过程中。

老四则与姚笑林同时入选了221基地的副业建设大队,后来在爆轰试验场三号工位进行数据收集。

在原本历史中。

由于基地没有徐云这个变数出现,整个爆轰试验场在修建过程中掺杂了不少沙尘,荷载能力没有达到设计预期。

结果在某次爆炸实验后三号工位发生坍塌,姚笑林父子连同另外三位观察员同时壮烈牺牲,满门忠烈。

徐云上辈子写到这段情节的时候,还有很多读者在本章说表达过敬意。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

在牺牲的另外三位观察员中,同样也有一对父子。

他们便是时任炸药总工程师高元明和他的二儿子高树林......

其中高元明还是整个596工程中,牺牲时职务最高的一名前辈。

倘若高元明能活到项目结束,两弹一星功勋肯定是评不上,但华夏工程院院士应该是没跑的。

说来也怪。

这种徐云本该记不住的名字与事迹,此时居然清晰的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不过徐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毕竟这种前辈的事迹本就不该忘。

别问,问就是突然记忆力好了很多。

此时此刻。

徐云真正在意的是.....

虽然如今由于他的出现,爆轰试验场基本上不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但实验过程的风险依旧存在。

例如在原本历史中。

姚笑林父子和高元明父子只是牺牲的先辈之一,整个爆轰试验过程中就出现了七十多位烈士。

因此.....

是否能不能想出一些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很短的时间内。

徐云的脑海中闪过了很多念头。

首先。

避免牺牲的最好办法...或者说唯一办法,就是让爆轰现场不必有任何人员停留。

而高元明他们要待在隔壁安全室内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采集到数据。

换而言之.....

整件事情的箭头到了这里,便指向了一个方向:

收集数据的仪器。

毕竟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仪器,操作员们才需要第一时间把数据收集到手。

而说起炸弹性能的测量仪器,那就不得不提一个国家了:

德国。

例如的发明者·威尔伯兰德,他便是一个德国人。

还有一战和二战期间,德国的炸药也都是威名赫赫。

近代史上第一枚标准意义的导弹,便是德国人搞出来的。

虽然在二战后德意志的武器和部队已经从陈坤被阉割成了坤坤,但德意志的科技水平....尤其是仪器水平却不降反升。

哪怕在徐云穿越的后世。

蔡司、布鲁克、endorf、赛多利斯这些德国品牌也依旧占据着顶尖梯队的位次。

因此想要精准测量爆炸效果,德国显然是个很不错的交易对象。

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