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越闹越大!(3/4)

显放松了不少,说道:

“孙院长,你那边方便说话吗?”

孙俊人很快嗯了一声,解释道:

“方便,渤生同志你有什么话直说就行,我已经让其他人都出屋了——而且是退到了楼下,楼道那儿还有我的警卫员看着呢。”

虽然依旧不知道刘渤生为什么突然急匆匆的找自己。

但无论是刘渤生本人还是他通过黄婷婷转述的隐喻,显然都与核武器有关。

因此孙俊人在进门前便做好了相关安排,保证没有第二个人能听到自己说话。

二机部的办公室里。

刘杰用食指敲了两下桌面,随后拿起面前的电报看了几眼,对孙俊人说道:

“孙院长,在前两天的**会议上,你应该也听说过221厂在爆轰实验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吧?”

孙俊人点了点头,三大基地目前的通讯技术有很大部分就是十院提供的,因此每次开会他也都不会缺席:

“嗯,我知道,我记得老李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做了一次气象预测,领头计算的是叶笃正同志。”

“哦对了,预测的日期好像就是今天吧?”

“没错,就是今天。”

刘渤生肯定了孙俊人的话,接着便微微一叹:

“但很遗憾,预测在第一天就失败了——大概五个小时前,金银滩下了一场持续两个小时的大雨。”

“而在基地早先的预测结果中,今天应该不会出现降水的情况.......”

“......”

孙俊人默然。

作为目前国内顶尖的雷达专家之一,他对于气象数据其实还是有些了解的,对大致的难度有个认知轮廓。

所以早在开会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预感,这次基地的预测大概率要失败。

但预感归预感。

当它真实发生的时候,孙俊人的心中还是涌起了一股遗憾与无奈。

不过他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在初期的遗憾之后很快便强行调整好了心绪,对刘渤生道:

“渤生同志,你就直说吧,221厂的同志希望我们十院做些什么?我一定尽力配合。”

在孙俊人看来。

221厂多半是想再搞一次更大规模的人力测绘,所以才会托刘渤生打这么通电话,希望能够让院里支援一些长途通讯类的设备:

221厂目前的通讯设备只能支撑200公里外的加密通讯,或许他们新的目标是250甚至300公里?

毕竟距离越远,数据样本才越完善,才更有可能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嘛。

孙俊人对此倒是不怎么反感,但问题是221厂真的能拿出那么多人手吗?

毕竟测绘距离增加的不仅仅是直线长度,还包括了辐射额面积呢......

莫非221厂打算再牵引一批工人?

而就在孙俊人思索之际,对头的刘渤生也开口了:

“是这样的,孙院长。”

“在今天这次失败后呢,221厂那边希望能再进行一次修正测算,看看还有没有弥补...或者说抢救的可能。”

孙俊人闻言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

但很快。

刘渤生的下一句话便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不过221厂这次不准备使用人力探测,而是打算组建一台设备进行数据收集。”

“组建设备?”

孙俊人顿时皱起了眉头,问道:

“什么设备?多频的值相差测风仪?”

刘渤生摇了摇头:

“不是,是一台雷达。”

“你说啥?”

院办内。

听到雷达二字。

孙俊人的脖子下意识有些滑稽的往前一探,眼睛瞪得滚圆,愕然道:

“雷达?这....这是哪个大聪明的主意?”

与此同时。

孙俊人的心中还冒出了一股交杂着释然与荒唐的情绪。

释然是因为总算明白了刘渤生找自己的原因——纵观国内,目前也就他、罗沛霖、毕德显和保铮四人算是顶尖的雷达专家了。

哦,还有个束星北,不过老束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还在胶澳医学院呆着呢。

考虑到221厂的特殊性,目前也就他和保铮比较有资格接触这事儿。

难怪刘渤生会这么急匆匆的找自己。

至于荒唐嘛......

则是因为想要用雷达去收集天气数据,几乎就是痴心妄想!

国际上在四几年就有气象雷达面世了,国内则在数年前落地了703气象雷达。

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气象雷达的用途都只有一个:

观测大型风暴。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气象雷达的精度只能观测这玩意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