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翁同的意外。(3/3)

在了外头,但徐云却被允许跟了进来。

这间实验室位于分子量子调控研究室周围,建筑只有一层,但内部的设施却很先进,排布着大量的精密仪器。

这种外表低矮但内部别有洞天的建筑在理工大学校内很常见,翁同和童怀军在金陵大学内也见过不少。阑

此时实验室的中央处正摆放着一架稀奇古怪的设备,通体漆黑,看起来像是个缩小了好多倍的雷达。

见到这台设备后。

饶是翁同见识匪浅,此时脸上也不由冒出了一个问号。

诚然。

从今天科院请自己和童怀军前来的目的不难判断出,这台设备在职能上应该与测绘相关。

但它的原理、名称这些东西,翁同确实就一无所知了。

不过翁同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潘院士便给出了解答:阑

“翁教授,和您介绍一下,这台设备就是我们通过盘古粒子为原理,研制出的新型重力梯度仪。”

翁同眨了眨眼:

“重力梯度仪?”

随后他与童怀军对视了几秒钟,两人都从彼此的目光里看出了一股茫然。

毕竟他们都只是文科生,对于探测方面的认知仅限于遥感探测——所有文科专业中,可能也就地信方面的从业者听说过重力梯度仪这玩意儿了。

就像很多鲜为人同学,在此之前对重力梯度仪同样一无所知

接着翁同想了想,以遥感的经验提出了几个问题:阑

“潘院士,不知道这台设备的探测精度与探测深度是多少?偏移矫正的时候,人为的干扰因素有多大?另外土层的含水性对设备的干扰情况又是如何”

翁同的这些疑问都是地面遥感探测的核心问题,在以往的探测过程中,各种因素经常会对结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举个例子。

对于一般的低频探测来说,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干扰结果,把凢凢的小牙签给你探测成读者老爷的擎天柱。

此外还有水层以及裂缝宽度分辨率,都属于经常会出现失真的数值。

例如此前三星堆5号坑的探测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裂缝宽度探测失误的情况,险些让手脚架超过载重塌房。

而在翁同对面。阑

潘院士面色平静的听完了翁同的疑问,随后走到重力梯度仪的桌边拿起一份报告,返回原处递给了翁同:

“翁教授,您看看这个。”

翁同抬起眼皮看了眼这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大佬,接过报告看了起来。

结果没看几眼,他便讶异的抬起了头:

“潘院士,这是”

潘院士的脸上扬起了一丝笑意,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没错,这是我们在离开蓉城之前,对三星堆遗迹的一次梯度探测。”阑

“根据探测结果,我们发现了两个全新的祭祀坑。”

“虽然更深入的挖掘计划还要经过上层的审批,但根据表层的一些初步挖掘迹象判断,我们的检测结果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注:

哭了,我妈毫无征兆的又给我安排了一场相亲明天我争取保底更新,反正月初说过,字数不达标不论任何原因月末都会爆马甲。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