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掀他个天翻地覆!!(8.8K)(4/5)

公式:

4l/+1/4)2π/n。

写完后在公式下方画了一道横:

“这个条件怎么样?”

教授们看着法拉第写出到的公式,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讨论:

“似乎没问题,不过n的范围是多少?”

“直接用角度和角速度相比会不会更好一点?”

“好想法,不过这样一来,光路就要用2l+2d了吧”

“为什么要用2l+2d?我们讨论的明明是反射阶段的光路好伐?,应该是2d+l!”

“你傻子噻?反射角难道不要考虑m3的情况?”

“小赤老,农脑子瓦特了?考虑个瘠薄m3啊?”

就在教授们争论正嗨之际,一旁忽然响起了一道弱弱的声音:

“那个几位教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只要考虑转速就够了呢?”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一静。

下一秒。

包括法拉第在内,所有人都朝说话之人看去。

只见徐云此时正弱弱的举着手,脸上挂着比小麦还憨厚的笑容看着他们。

众人这才想起来,自个儿讨论了半天,居然把徐云这个设计者给忘在一旁了

法拉第见说沉吟片刻,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上前,语气比之前明显缓和了不少:

“罗峰同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云乖乖走到他身边,看了眼老法的帅脸,解释道:

“法拉第教授,虽然光路有三个阶段两个数值,计算起来非常麻烦。”

“可别忘了,旋转镜的转速却是容易测量的,并且可以用变量法计算出正相关。”

“所以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测量相邻两次看到反光全灭时齿轮转速之差就行了,大不了多调整几次嘛”

徐云说完犹豫片刻,拿起桌上的笔,见老法没有制止,便又写下了一道公式:

2l/+1/2)2π/n。

比起老法的公式,纠正了两个数值。

随后徐云解释道:

“Θ代表观察者对准的齿轮位置与烛光对准的齿轮位置之间的相对角度,n为任意数,这就是全灭的边界条件了。”

“化简之后就是2l△/。”

“”

随着徐云言毕,现场顿时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寂静。

过了一会儿。

先前那位提出2l+2d的老教授忽然一拍脑袋,对着身边不久前与自己争论的另一人道:

“哎呀呀,维尔通亨教授,我听说伦敦最近刚开了一家活蛆乳酪店,里头的苍蝇幼虫味道好极了,有机会咱们去试一试?”

“那可太好了,我老婆最近也买了一件很性感的泳衣,周末来我家一起看看?”

“甚好,甚好!”

看着尬聊着的两位教授,徐云嘴角微微一抽:

“”

不过话说回来。

老教授所说的活蛆乳酪他倒是所有耳闻,是意呆利的一种奇葩奶酪,叫做卡苏马苏。

据说蛆虫被触碰的时候,还会在你口腔里头蹦来蹦去,跟跳跳糖似的

咳咳

随后老法再次演算了一遍徐云的公式,放下笔,面带感慨的叹了口气。

虽然整个实验思路的提出人是肥鱼,看起来徐云只是一个搬运工。

但徐云能够跟上自己与其他教授的讨论思路,也足以证明他的知识储备不会贵乏到哪儿去了。

思路校验完毕,剩下的便是实操环节了。

在得到阿尔伯特亲王的准许后。

徐云走到固定好的光源也就手电筒边,按下了开关。



一道光线从手电筒中发出。

随后在一道镀了少许水银的透镜的聚焦下,化作了一条极细的光丝。

光丝直直打在了缓缓转动的旋转镜上,并且立刻开始折射向五公里外的凹面镜。

黑夜之中。

这道光丝沿着封锁路径直线行进,在沿路所有人的目光中,直直的打到了凹面镜的圆心。

与此同时。

老法则站在成像板边上,开始观察起成像板上的情况,并且主动汇报着情况:

“光斑在左侧忽明忽暗,旋转镜速度多少?”

旋转镜边上的斯托克斯看了眼仪表盘,报出一个数字:

“每分钟60转!”

老法与走到身边的徐云对视一眼,问道:

“罗峰同学,加到300试试?”

徐云点点头:

“好。”

转速很快提升。

一分钟300转,周期就是60/300=0.2秒。

=2π/=10πrad/s。

这个转速从后世来看显然是不够的,五公里的光路,转速最少要在800以上。

不过徐云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