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李清照!(大章)(3/3)

“《哿物杂序嘂论》”

唐朝和宋朝的交接其实并不平滑,中间还有个五代十国的割据纷乱年代。

五代十国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里外里六十多年好说呢。

其中黄州正好处于后梁的动荡之地,因此在这期间,黄州的文化与字体相对性的出现了不少异变。

虽然这种异化文字,在宋朝后便逐渐恢复了正常。

但就像后世本土各个地方存在方言一样,异化的文字和语言,是不可能一下就被彻底消除的。

李格非在黄州就职期间受苏轼影响,收集了大量黄州特色的书籍文刊,其中大概有两成与目前大宋的官方文化有所差异。

有些是字体,有些是组合成的字意。

而老李在和老苏写信的时候呢,又显然不可能直接照搬书籍原名。

因此信件中的内容其实是被简化过的,老苏知道名目繁杂,但却不知道繁杂到了这种地步,否则说不定他就自己上门了。

所以小李一开始的想法确实不是傲娇,而是真认为徐云在大言不惭这姑娘贼着呢,就巴望着等徐云丢脸后开嘲讽了。

结果没想到验着验着,这个看起来有些白净的苏府下人,居然很流畅的将书名都念对了?

合着这年头苏府的文化水平,已经高到这种地步了吗?

一刻钟后。

徐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拿着一本书走到小李面前:

“小姐,此册书籍与名目所列似有不同,还请您过目。”

小李接过名目和书册,扫视了几眼。

发现正如徐云所说,名目上所写的是《黄州九城八县偏志》,而徐云手上的这本则是《黄州九城八县偏闻》。

銆愯よ瘑鍗佸勾鐨勮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锛屽挭鍜闃呰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锛屽紑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鏈楄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浠ヤ笅杞銆

虽然都是偏类书籍,但志大多由官方所著,闻就不一定了。

可能是官方,也可能是隐士,甚至一些地主都有可能。

因此二者所记载的内容也可能截然不同,确实全是一次错漏。

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小李先招来李管事嘱咐其前去换书,接着又对徐云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王林。”

“会作词吗?”

“不会。”

“诗呢?”

“也不会。”

“写文呢?”

“更不会了。”

“那你会什么?”

“挑水劈柴,还有取书。”

“”

徐云的话小李自不会全信,但眼见对方言辞之中拒意明显,便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

“词也不会诗也不会,识这般多字,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才学?”

徐云笑了笑,没有和这姑娘争辩。

眼下这位才女尚且待字闺中,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性格,都没有达到真正的成熟期。

也许等到靖康之变后,小李才会对自己的这个问题有全新的答案吧。

总之对于徐云而言,能见到小李本尊,这已经就算达到目标了。

也许今后二人之间,不会再有交集了

吧?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