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意见不统一(1/2)
“都高兴什么,这点钱财就想让咱们,七十万人马退兵。”>
“大汗,现在李世民,已经是四面楚歌,咱们要的是大唐江山,你可千万不要上当啊!”>
有人欢喜,有人忧,大帐内吵得不可开交。>
颉利怎会看不出李世民的用意,但他更想知道二汗突利是不是和自己一条心。>
“这个时候,如果我军不惜血本拿下长安,不是不可能。”>
“但是有了这么多的财宝,我们的士兵还会不顾性命地殊死拼杀吗?”>
“毕竟长安城只剩下一座,被掏空了的钱库。”二汗突利说道。>
“这里即不能放牧,又不能狩猎,如果各营的兵卒,都没有心思打了。”>
“我们在做这些将军还有头领,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汗突利这番话有理有据,但说白了就是不想出力。>
颉利明白他的意思,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同意了大唐的求和。>
但颉利并不打算轻易放过李世民。>
此刻,在长安城里皇宫内。>
“皇上,颉利的气焰十分嚣张,他指定地点和时间,让我们到便桥相会。”>
“竟然还说什么,咱们给他们那么多财宝,他们要赐给我们三千匹马,这哪里是会盟吗?”>
“这分明让我们称臣嘛?”范大福说道。>
李世民听完后也是怒火中烧,可颉利七十万人大军,就在长安城下。>
四面都是告急的文书,各地的反贼更是四处作乱。>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李世民别无选择。>
“传朕旨意,就按照颉利所说五月十一日,斩白马盟于便桥。”>
“不过,让执失达尔力转告颉利,他的三千匹马,大唐不要。”李世民吩咐说道。>
渭水之盟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关系的转折,避免了唐朝不利条件下的作战。>
从而稳固唐朝开始的根基,为唐朝发展经济,积蓄力量争取了时间。>
武德十九年,五月十一日。>
李世民清空府库,与颉利会盟于便桥。>
两人枭雄间的这场涿鹿,以李世民的耻辱,和颉利的遗憾暂告结束。>
某日,封府。>
老头发须皆白,颤颤巍巍,说话上气不接下气。>
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封伦。>
是李世民倚重的前朝老臣。>
因为立太子的时候,封伦偏向了吴王李恪。>
所以,李世民对他就不再信任了。>
但听说封伦最近病了,于是,就派魏征过来看望他。>
可是,当他听到魏征求见时。>
“魏征,他来干什么呢?”>
“他今天不是去承庆殿见皇上了吗?”>
“迎客!”>
“更衣!”>
“是,老爷。”>
“慢,把这些药全收了,他是从宫中来的客人,千万不要让他看见了。”>
“传给皇上说,老夫的病还没有好。”封伦吩咐下人。>
“是。”快听老爷的吩咐,这些药罐子都收起来,别让魏征看见。>
好家伙,别人都是装病,封伦却是有病装没病。>
魏征进入封伦的卧室后,封伦对魏征说道:>
“我早就好了,一个月都不吃药了。”>
“你看,我还像个生病的人吗?”>
魏征也不怀疑。>
首先提起山东的情况,自己刚刚到了山东,到处都在抓李建成的旧部。>
大多数人都是被冤枉的,自己也就放了他们。>
封伦听了魏征的话,心理暗想:你倒是个敢做主的。>
想此刻,封伦说道:>
“玄成啊!”>
玄成,是魏征的字。>
“你是敢任事的人,皇上没有看错人。”>
“不过,要是换了别人,可不敢这么先斩后奏啊!这是要承担责任和风险的。”>
封伦这是暗示魏征做事要按规矩来。>
可是,魏征却不以为意,提到了山东闹灾荒,各地饥民大规模迁徙,人数多达四千多户。>
“战乱年间,天灾不断,老百姓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实在是很难啊!”>
“我已向皇上禀奏了这件事情。”>
“皇上便招我紧急进京,问我此事的处理情况。”>
封伦看着如此凡尔赛的魏征。>
封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