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壬辰倭乱(17)日军势渐弱(3/3)

景看出了端倪,他逼迫小西行长如实交代明军的战斗力情况。

小西行长没有办法,他虽然刚刚嘴硬,但是是真的不想一个人顶在上面,毕竟明军的战斗力他是影响很深刻的。

刚刚要不是小早川隆景及时出手相助,自己恐怕就要把自己坑死了。眼下小早川隆景询问自己,他自然是如倒豆子一般都抖落了出来,平壤之战的真实情况也为日军大名所知。

听完了小西行长的描述,众人终于定了基调,决定放弃平安道及黄海道,全军在京畿道应战。

只是在防线建立之前,依旧需要小西行长和黑田长政驻守两道,当然时间也不长,大概半年左右哦就可以撤兵。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明根本没有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准备,不久之后就会有大量明军入朝。

汉阳军议的结果虽然已经由在朝鲜诸大名议定,不过真正拿主意的还得是秀吉。众人将联名请求暂缓入明的书信派使者快马送至名护屋城,未承想居然直接就得到了秀吉的首肯。

其实开战至今刚刚半年,日本国内也已然暗流涌动起来。

岛津义弘走后,岛津家重臣梅北国兼拒绝出征朝鲜,装病骗过岛津义弘拖了好几个月,实在装不下去了才带着麾下300人勉强上路。

途径肥后左敷城时候,他实在是不想走了,随即悍然占据左敷城,在肥后发动叛乱。他向九州个大名发去书信,扇动大家出兵包围名护屋城围捕秀吉。

大名们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九州的农民被被扇动了起来,一时之间一揆众便纠集了数千之众,是为梅北一揆。

农民的想法很简单,前线在朝鲜打仗抽走了大量的劳动力,自己这边赋税不仅没有减少,还因为要应支前线既要完成额外的耕种任务,还要给前线运送军粮,实在是太苦了。

为了防止出现罢耕的情况,丰臣秀吉接连下达了数道严惩罢耕者的命令,进一步激发了百姓的不满。

可是大量人丁被抽走后的田地,在没有机械化设备补充的当时,并不是一纸喻令可以填不上耕种的缺口的。仅仅是丰后一国,因罢耕而沦为荒地的土地便有四成。

于此相对应的是依旧没有减轻的赋税。大名们甚至将罢耕的赋税也算在了有耕者的头上,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历史上梅北一揆被岛津家自行平定,眼下岛津主力在朝鲜,丰臣秀吉只能下令由羽柴秀俊为总大将,带领2万近畿、东海道兵平定梅北一揆。

梅北一揆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了下来,但是日本各地暗藏的暗流涌动在朝鲜之战的巨大消耗下被不断的揭露出来。

刚刚转封磐城的左竹义宣和转封出羽的尹达政宗,就因为马上要面对秀吉繁重的兵役,引起了领内旧族的不满,两人差点没能活着走出东北。

这些家族本来都是小野寺家、户泽、岩城、相马家旧臣。

最后在秀家的斡旋下,亲自派家老颕娃久虎前去调略,最终以愿意跟随旧主前往新领的可以得到妥善安排为条件平息了暴乱。

而对于拒绝转封的豪族被要求服从新领主的命令,想要掀起叛乱的会被丰春家坚决剿灭为条件按了下来。

别忘了在当初东北仕置的时候,秀家索要各家兵丁组建了一只6500的奥羽镇守军,即便丰春家不出兵,也能对两家领内的一揆有效镇压。

秀家是出于安定东北的目的出手帮助了两人,却让两人欠下了秀家好大一个人情。

梅北之乱给秀吉敲响了警钟,让他深刻认识到日本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自己在尚且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镇守,若是前往朝鲜恐怕会再起骚乱。

权衡再三之后,秀吉打消了亲自出阵朝鲜的计划。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本章已完成!